在枝江市安福寺鎮徐家嘴村紅色教育基地,徐家花屋靜靜矗立。這座承載革命記憶的建筑不僅是傳承紅色基因的窗口,更以紅色文化激活鄉村發展,繪就出紅色精神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生動畫卷。
步入徐家花屋,庭院內綠樹成蔭。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定格著烽火歲月里的難忘瞬間;一份份厚重的文獻資料,無聲訴說著革命先輩的崢嶸歷程。作為紅色教育基地,徐家花屋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黨員干部、學生及群眾前來參觀學習,在沉浸式體驗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薪火。
徐家花屋革命遺址紀念園,是宜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碑體總高8.7米,蘊含黨的八七會議開展武裝斗爭之意。1928年至1932年,在黨組織的發動、領導下,以枝江市徐家花屋等地為中心,瑪瑙河流域爆發了聲勢浩大、連綿不斷的革命斗爭,并建立紅色蘇區,堅持武裝割據達五年之久,有力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為緬懷革命前輩、繼承革命遺志,安福寺鎮在徐家花屋舊址修建徐家花屋革命遺址紀念園,建起一座革命遺址紀念碑,鐫刻記錄那段崢嶸歲月,賡續紅色血脈。
“徐家花屋紀念園每年接待150場次、5000余人參觀。”安福寺鎮徐家嘴村黨支部書記孟菊介紹道。隨著游客數量逐年遞增,村里的餐飲業迎來了發展機遇。
“近幾年,農村發展越來越好,我們決定回鄉創業。現在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還能照顧父母,收入也比之前在外務工時更高;同時,還能幫著推銷村里的橘子、橙子,以及周邊的各類農副產品,為鄉親們增收出份力。”安福寺鎮某農家樂負責人周伶俐笑著說。
鄉村要發展,基礎設施是關鍵。近年來,徐家嘴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村民的生活品質顯著提升:寬敞平坦的柏油路直通家家戶戶門口;夜晚,明亮的路燈沿路亮起,不僅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也讓鄉村的夜晚更顯溫馨安全。
“這幾年變化太大了!道路拓寬了,今年又新裝了路燈,出門方便多了,農副產品運輸也更順暢了。而且龍鱗壩、休閑小廣場也將逐步完工,以后茶余飯后有了休閑好去處,生活越來越舒心了。” 安福寺鎮徐家嘴村村民汪全紅感慨道。
從紅色資源的挖掘保護到紅色旅游的開發運營,從基礎設施的完善提升到特色產業的培育壯大,徐家花屋所承載的紅色精神,正源源不斷轉化為推動徐家嘴村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三峽日報 通訊員申涵、丁綺夢)
發表時間:2025-09-09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枝江市安福寺鎮徐家嘴村紅色教育基地,徐家花屋靜靜矗立。這座承載革命記憶的建筑不僅是傳承紅色基因的窗口,更以紅色文化激活鄉村發展,繪就出紅色精神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生動畫卷。
步入徐家花屋,庭院內綠樹成蔭。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定格著烽火歲月里的難忘瞬間;一份份厚重的文獻資料,無聲訴說著革命先輩的崢嶸歷程。作為紅色教育基地,徐家花屋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黨員干部、學生及群眾前來參觀學習,在沉浸式體驗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薪火。
徐家花屋革命遺址紀念園,是宜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園內碑體總高8.7米,蘊含黨的八七會議開展武裝斗爭之意。1928年至1932年,在黨組織的發動、領導下,以枝江市徐家花屋等地為中心,瑪瑙河流域爆發了聲勢浩大、連綿不斷的革命斗爭,并建立紅色蘇區,堅持武裝割據達五年之久,有力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為緬懷革命前輩、繼承革命遺志,安福寺鎮在徐家花屋舊址修建徐家花屋革命遺址紀念園,建起一座革命遺址紀念碑,鐫刻記錄那段崢嶸歲月,賡續紅色血脈。
“徐家花屋紀念園每年接待150場次、5000余人參觀。”安福寺鎮徐家嘴村黨支部書記孟菊介紹道。隨著游客數量逐年遞增,村里的餐飲業迎來了發展機遇。
“近幾年,農村發展越來越好,我們決定回鄉創業。現在能和家人一起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還能照顧父母,收入也比之前在外務工時更高;同時,還能幫著推銷村里的橘子、橙子,以及周邊的各類農副產品,為鄉親們增收出份力。”安福寺鎮某農家樂負責人周伶俐笑著說。
鄉村要發展,基礎設施是關鍵。近年來,徐家嘴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村民的生活品質顯著提升:寬敞平坦的柏油路直通家家戶戶門口;夜晚,明亮的路燈沿路亮起,不僅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也讓鄉村的夜晚更顯溫馨安全。
“這幾年變化太大了!道路拓寬了,今年又新裝了路燈,出門方便多了,農副產品運輸也更順暢了。而且龍鱗壩、休閑小廣場也將逐步完工,以后茶余飯后有了休閑好去處,生活越來越舒心了。” 安福寺鎮徐家嘴村村民汪全紅感慨道。
從紅色資源的挖掘保護到紅色旅游的開發運營,從基礎設施的完善提升到特色產業的培育壯大,徐家花屋所承載的紅色精神,正源源不斷轉化為推動徐家嘴村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三峽日報 通訊員申涵、丁綺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