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蒲團鄉瓜圻村深陷老齡化與陳規陋習的雙重困境:常住村灣人口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51%,一場喪事動輒擺宴20余桌、花費逾10萬元,村民背負沉重“人情債”;留守老人“吃飯難”問題日益凸顯。2024年7月,村“兩委”以“厚養禮葬”為核心,探索出“制度約束+溫情引導+積分激勵”治理模式,推動村莊蛻變為鄉風文明新樣板——如今,大操大辦之風顯著收斂,互助溫情日益濃厚,文明新風深深扎根鄉土。
制度劃紅線:“硬機制”管住“擺宴攀比”

“我們響應村里號召,不僅省錢省心,也讓逝者安詳離去?!?月24日,瓜圻村兩委干部走進村民家中開展喪事簡辦勸導工作,主家對新規表示理解與支持,現場氛圍莊重有序。這一幕,正是瓜圻村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生動縮影。
移風易俗,制度是根本保障。瓜圻村摒棄“口號倡導”,以剛性規則破除陳規陋習,構建起“1+2+N”網格體系:村“兩委”統籌領導,紅白理事會、勸導隊作為骨干力量,85名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并設立幸福食堂管理小組補齊民生短板。紅白理事會全程監督紅白事操辦,嚴格執行“三限三禁”(限人數、限酒席、限用煙,禁樂隊、禁禮品、禁鞭炮);勸導隊提前上門溝通,將“喪事支出控制在3萬元以內”的標準向村民講清講透。
全流程監督與村規民約雙管齊下:紅白事實行“事前簽承諾、事中糾偏差、事后做回訪”機制,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立即糾正。移風易俗相關內容已納入村規民約,并配套設立“紅黑榜”——違規家庭予以曝光,文明家庭進行表彰。
“自機制運行以來,全村大擺宴席現象減少70%以上,高價攀比之風得到徹底遏制,累計為村民節省紅白事開支超過40萬元?!惫羡叽妩h總支書記呂秋娥介紹。
溫情架橋梁:“算明白賬”贏得村民真心認同

破除舊俗并非“一刀切”,瓜圻村注重人文關懷,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推動村民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認同”。
村民如有紅白事計劃,工作人員首先上門慰問,避免生硬說教,而是幫助算清“兩本賬”:一是“經濟賬”——“喪事簡辦可節省3萬多元,足夠老人一年的藥費”;二是“人情賬”——“以往攀比隨禮令人喘不過氣,現在簡辦讓親戚鄰里都輕松”。通過本村真實案例和看得見的實惠,使村民真心認同“厚養禮葬”理念。同時,注重保留傳統儀式中的溫情:紅白理事會會長為逝者致悼詞,以肅穆悼念取代樂隊喧囂與禮品鋪張,既保留“敬親”核心,又剔除“炫富”雜質。在20場“蒲團夜話”座談會上,結合解決路燈、水渠等115件民生問題,同步講解移風易俗政策,實現政策宣傳100%到戶,村民支持率達到100%。
積分激活力:“孝行兌換”培育自治沃土

文明風尚要持久,必須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瓜圻村以“孝行積分”為紐帶,讓善行義舉獲得回報,激活基層自治活力。
針對老齡化帶來的“吃飯難”問題,村里建成幸福食堂:8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高齡、孤寡老人享受送餐上門服務。90歲的余奶奶欣慰地說:“以前一個人做飯沒滋味,現在和老伙伴們一起吃,飯菜都更香了!”食堂還定期舉辦文藝匯演、義務理發等活動,從“解決吃飯”升級為“精神滋養”。
“積分超市”有效激發志愿熱情:志愿者每參與助老、監督等服務1小時,可獲得2分積分,10分兌換洗潔精、30分兌換食用油等物品。目前,全村已有300余人參與“孝行積分”服務,累計發放積分1萬余分。村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從“要我文明”升華為“我要文明”,“人人講互助、戶戶比文明”蔚然成風。
“移風易俗既要‘定規矩’,更要‘暖人心’?!眳吻锒鸨硎荆乱徊剑羡叽鍖⒊掷m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完善村規民約,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確保新風尚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文明動能。(鄂州日報 文/圖 全媒體記者劉偉 特約記者潘協凱 通訊員蔡詩媛)
發表時間:2025-10-14 來源:湖北文明網
曾幾何時,蒲團鄉瓜圻村深陷老齡化與陳規陋習的雙重困境:常住村灣人口60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51%,一場喪事動輒擺宴20余桌、花費逾10萬元,村民背負沉重“人情債”;留守老人“吃飯難”問題日益凸顯。2024年7月,村“兩委”以“厚養禮葬”為核心,探索出“制度約束+溫情引導+積分激勵”治理模式,推動村莊蛻變為鄉風文明新樣板——如今,大操大辦之風顯著收斂,互助溫情日益濃厚,文明新風深深扎根鄉土。
制度劃紅線:“硬機制”管住“擺宴攀比”

“我們響應村里號召,不僅省錢省心,也讓逝者安詳離去?!?月24日,瓜圻村兩委干部走進村民家中開展喪事簡辦勸導工作,主家對新規表示理解與支持,現場氛圍莊重有序。這一幕,正是瓜圻村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生動縮影。
移風易俗,制度是根本保障。瓜圻村摒棄“口號倡導”,以剛性規則破除陳規陋習,構建起“1+2+N”網格體系:村“兩委”統籌領導,紅白理事會、勸導隊作為骨干力量,85名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并設立幸福食堂管理小組補齊民生短板。紅白理事會全程監督紅白事操辦,嚴格執行“三限三禁”(限人數、限酒席、限用煙,禁樂隊、禁禮品、禁鞭炮);勸導隊提前上門溝通,將“喪事支出控制在3萬元以內”的標準向村民講清講透。
全流程監督與村規民約雙管齊下:紅白事實行“事前簽承諾、事中糾偏差、事后做回訪”機制,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立即糾正。移風易俗相關內容已納入村規民約,并配套設立“紅黑榜”——違規家庭予以曝光,文明家庭進行表彰。
“自機制運行以來,全村大擺宴席現象減少70%以上,高價攀比之風得到徹底遏制,累計為村民節省紅白事開支超過40萬元?!惫羡叽妩h總支書記呂秋娥介紹。
溫情架橋梁:“算明白賬”贏得村民真心認同

破除舊俗并非“一刀切”,瓜圻村注重人文關懷,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推動村民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認同”。
村民如有紅白事計劃,工作人員首先上門慰問,避免生硬說教,而是幫助算清“兩本賬”:一是“經濟賬”——“喪事簡辦可節省3萬多元,足夠老人一年的藥費”;二是“人情賬”——“以往攀比隨禮令人喘不過氣,現在簡辦讓親戚鄰里都輕松”。通過本村真實案例和看得見的實惠,使村民真心認同“厚養禮葬”理念。同時,注重保留傳統儀式中的溫情:紅白理事會會長為逝者致悼詞,以肅穆悼念取代樂隊喧囂與禮品鋪張,既保留“敬親”核心,又剔除“炫富”雜質。在20場“蒲團夜話”座談會上,結合解決路燈、水渠等115件民生問題,同步講解移風易俗政策,實現政策宣傳100%到戶,村民支持率達到100%。
積分激活力:“孝行兌換”培育自治沃土

文明風尚要持久,必須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瓜圻村以“孝行積分”為紐帶,讓善行義舉獲得回報,激活基層自治活力。
針對老齡化帶來的“吃飯難”問題,村里建成幸福食堂:8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高齡、孤寡老人享受送餐上門服務。90歲的余奶奶欣慰地說:“以前一個人做飯沒滋味,現在和老伙伴們一起吃,飯菜都更香了!”食堂還定期舉辦文藝匯演、義務理發等活動,從“解決吃飯”升級為“精神滋養”。
“積分超市”有效激發志愿熱情:志愿者每參與助老、監督等服務1小時,可獲得2分積分,10分兌換洗潔精、30分兌換食用油等物品。目前,全村已有300余人參與“孝行積分”服務,累計發放積分1萬余分。村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從“要我文明”升華為“我要文明”,“人人講互助、戶戶比文明”蔚然成風。
“移風易俗既要‘定規矩’,更要‘暖人心’?!眳吻锒鸨硎?,下一步,瓜圻村將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完善村規民約,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確保新風尚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文明動能。(鄂州日報 文/圖 全媒體記者劉偉 特約記者潘協凱 通訊員蔡詩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