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的出版發行,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黨的理論創新進程中的一件大事。這部重要著作生動記錄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謀劃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的生動實踐,集中展現了堅持“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10月11日,我省社科理論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座談會召開。來自全省社科理論界的代表,從不同角度暢談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的心得體會。現摘編刊發與會專家發言。
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趙凌云 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在全面總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深刻闡述了為什么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引。
深刻認識重大意義,增強改革政治自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為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行穩致遠,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面領會內涵要求,增強改革思想自覺。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展開,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全面性、深刻性和實效性。要全面貫徹“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增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規律性認識,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和正確路徑。要堅持制度建設主線,敢于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的藩籬,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要聚焦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改革主軸,以改革完善國家制度,增強國家制度優勢;以改革增強改革主軸動能,驅動改革主軸運轉;以改革推動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準確把握重大舉措,增強改革行動自覺。突出體系性改革,在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國家制度體系、國家治理體系、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的基礎上,推進政府行政體系改革,建設更加有為的政府。突出制度性改革,理順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邏輯,順應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構建財政、金融、貿易、產業、“三農”等領域的基礎制度和運行制度,形成成熟定型的經濟運行與經濟工作制度體系。突出結構性改革,在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社會關系、區域關系、城鄉關系、收入分配關系等社會和民生領域的結構性改革。突出戰略性改革,在全面改革的基礎上,突出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戰略引領性改革。突出牽引性改革,在加快推進配套性改革的同時,圍繞新的改革方向,謀劃和推進牽引力強的改革。
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
趙斌 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黨校(行政學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黨校姓黨,牢記黨校初心,更好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提出“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發揮好智庫作用”。這為我們抓好理論武裝、推動理論傳播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深入學習貫徹第五卷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發揮干部和黨員培訓主渠道作用,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就是推動黨員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升理論素養的地方”。我們將持續發揮教育培訓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深入推進第五卷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講清第五卷的重要地位、凝聚思想共識;講清第五卷的核心要義、把握精神實質;講清第五卷的實踐要求、服務支點建設。
發揮思想理論建設生力軍作用,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黨校作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方面軍,堅持把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科研中心任務。第五卷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眾多標識性概念、原理性成果的系統闡釋,與時俱進地豐富完善了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等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作出的重大原理性創新。我們將重點在科學闡釋標志性概念、原創性貢獻、原理性成果上下功夫,在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中彰顯黨校獨特價值。
發揮理論宣傳宣講骨干隊伍作用,著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黨校教師是我們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師隊伍,是我們黨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論力量。開展宣傳宣講既是黨校職責使命所在,又具有獨特優勢。我們將全力把第五卷宣傳宣講好,用好平臺主動發聲,深入基層積極宣講,拓寬渠道對外傳播,積極推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陳光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日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總編輯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結晶,生動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黨和人民繼續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歷史進程。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第五卷是主流媒體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對于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意義。
聚焦最新成果,強化理論武裝功能。新時代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十分生動的,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生動的。主流媒體作為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的重要陣地,要堅持學習在先、領悟在先,及時跟進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及時跟進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及時跟進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推出高質量評論理論文章。要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報道第五卷學習、宣講動態,發掘、報道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先進典型,及時刊發有深度、有價值、有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
記錄偉大實踐,彰顯中國道路自信。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品格。我們要把學習第五卷與學習前四卷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貫通厚重歷史與時代價值,觀照全國大局與湖北作為,鏈接大主題與微話題,用高質量報道展現湖北加快建成支點的新作為、新成績,展現黨的創新理論“植根實踐、總結實踐、指導實踐”的偉大力量。
秉持群眾觀點,展現至深人民情懷。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底色。第五卷深刻闡述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的堅定追求。我們要更新話語體系,創新表現手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充分展現黨的創新理論所蘊含的人民情懷。改進文風,講有深度的新話、有力度的短話、有溫度的家常話;創新形式,推出輕量化、視覺化、沉浸式的宣講產品;增強效果,用實踐故事、人民感知映照偉大理論,讓黨的創新理論可親可近可感。
在中國式現代化宏闊視野中加快支點建設
徐艷國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
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要自覺將其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將支點建設置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視野中。
堅持量質齊升推動能級跨越,在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過程中體現支點價值。支點建設的能級提升一定是基于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對周邊區域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湖北實施能級跨越戰略要堅持以整體提升發展能級、發展速度、發展質效、發展后勁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做大經濟總量,提升規模能級,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統一,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關鍵,為支點建設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加快建成支點,關鍵取決于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由此塑造的新優勢、搶占的新賽道。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之際,湖北要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打下堅實基礎;要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通科技創新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堵點,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同頻共振,不斷探索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路徑;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積極踐行人文經濟學,以文化賦能支點建設。第五卷既有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加強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論述,也有以文化賦能發展的重要論述,這些都為支點建設提供了清晰的文化賦能路徑。湖北要繼續以文化賦能經濟、以經濟“活化”文化,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中,大力探索“人文經濟學”的實踐路徑。
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進一步彰顯支點輻射帶動成效。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疊加之地,承載著重要的鏈接功能。當前,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格局正加速形成,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湖北應將漢襄宜“金三角”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地。
自覺用好“兩個結合”最大法寶
沈壯海 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現了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第五卷收錄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將“兩個結合”稱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兩個結合”事關“根本”。對于中國共產黨和我們黨所領導推進的事業而言,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兩個結合”內蘊對這一根本性問題的求解。馬克思主義只有與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才能在實踐沃土中形成發達根系、汲取豐盈而不竭的養分,成就“理論之樹常青”;只有與歷史文化血脈貫通,才能在承續歷史智慧的同時深抵人們的心性世界,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堅守,融入人們“最深層的認同”。“扎根”實踐與“扎根”歷史文化,相互為用,二者共同滋養著馬克思主義的“根深葉茂”,賦予馬克思主義始終強勁的改造世界、贏得人心的力量。“兩個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要深深植根于永無止境發展變化的實踐,深深植根于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沃土,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永葆青春活力的內在奧秘,也指明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路徑,科學回答了如何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生機蓬勃這一固本鑄魂的大課題。
“兩個結合”是新時代重大的文化命題,但又并非僅僅是一個文化的命題,而是事關“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命題。我們要以整體性思維,將之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各方面、全過程。用好“最大法寶”,必須自覺置身中國式現代化的時空境遇與實踐場景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歷史與現實的融通,同時不斷拓展世界眼光,對馬克思主義、對中華歷史文化及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努力作出深入的研究、透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著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擔負好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加快構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系
韓美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升華為系統理論的必然要求,又是實現精神獨立、掌握發展主動權的戰略任務。必須立足中華文明沃土,從新時代歷史性變革中提煉標識性概念、鍛造原創理論,推動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自主知識體系。
把握時代必然,強化戰略自覺。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是回答“四個之問”的根本要求,必須從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提煉概念、構建理論。這既是鞏固文化主體性、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基石,也是深化“兩個結合”、孕育“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必由之路。要確立中國學術主體性,以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掌握思想文化與學術話語主動權。
明確核心要義,彰顯鮮明特征。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系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主體性,要堅持中國立場,立足本國實際與時代需求,從中華文明傳承中汲取智慧,以中國視角觀察世界、用中國邏輯闡釋道理;二是創新性,聚焦全過程人民民主、新質生產力等原創命題,推動概念、理論、方法系統性創新,實現從“解釋中國”向“定義中國”的跨越;三是系統性,要強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夯實學科基礎,凝練學術內核,提升話語表達;四是實踐性,要堅持從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中汲取智慧,有效回應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堅定實踐路徑,系統協同推進。堅持以“兩個結合”為根本方法,在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聚焦新時代實踐命題中推動理論創新,將實踐“真問題”系統轉化為學術“真學問”。樹立鮮明實踐導向,引導學者深入基層、服務群眾,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效作為核心評價標準。統籌學科、人才、機制建設,優化布局以鞏固優勢學科、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湛、視野廣闊的高素質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在開放包容中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積極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道理學理哲理,切實增強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
以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 更好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武裝
肖述劍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鮮明品格和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格局氣象。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作用,將學習宣傳貫徹第五卷作為重中之重,在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上更好彰顯責任與擔當。
聚焦立德樹人,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進教學進課堂進頭腦。切實將第五卷作為鑄魂育人的必修課、主修課,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青年學生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中,深刻領悟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將第五卷與前四卷結合起來,作為核心教材全面融入思政課課程體系與課堂教學,更好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結合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鮮活案例,實現理論講授與國情省情校情教育的深度融合,用事實引導學生感悟真理力量。
打造學術高地,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為抓手,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為學術高地,為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提供堅實基礎,推出更多優質成果。一是把準定位,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先發展。二是夯實支撐,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學術素養。三是實施有組織科研,推出更多高質量研究闡釋成果。
堅持實踐力行,立足湖北加快建成支點展現擔當作為。聚焦支點建設,在理論宣傳宣講與決策咨詢服務中雙向發力,在實干篤行中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在宣傳宣講上擔好職責使命,組織師生深入基層開展面對面、互動化宣講,努力把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轉化為群眾語言,讓基層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在資政服務上體現應有價值,聚焦共同富裕、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重大課題,著力推出一批具有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
(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磊 攝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發表時間:2025-10-14 來源:湖北文明網
編者按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的出版發行,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黨的理論創新進程中的一件大事。這部重要著作生動記錄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謀劃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的生動實踐,集中展現了堅持“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10月11日,我省社科理論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座談會召開。來自全省社科理論界的代表,從不同角度暢談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的心得體會。現摘編刊發與會專家發言。
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趙凌云 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在全面總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深刻闡述了為什么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引。
深刻認識重大意義,增強改革政治自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為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行穩致遠,提供了制度保障。
全面領會內涵要求,增強改革思想自覺。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展開,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全面性、深刻性和實效性。要全面貫徹“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增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規律性認識,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和正確路徑。要堅持制度建設主線,敢于突破深層次體制機制弊端和利益固化的藩籬,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要聚焦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改革主軸,以改革完善國家制度,增強國家制度優勢;以改革增強改革主軸動能,驅動改革主軸運轉;以改革推動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準確把握重大舉措,增強改革行動自覺。突出體系性改革,在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國家制度體系、國家治理體系、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的基礎上,推進政府行政體系改革,建設更加有為的政府。突出制度性改革,理順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邏輯,順應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構建財政、金融、貿易、產業、“三農”等領域的基礎制度和運行制度,形成成熟定型的經濟運行與經濟工作制度體系。突出結構性改革,在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更加重視社會關系、區域關系、城鄉關系、收入分配關系等社會和民生領域的結構性改革。突出戰略性改革,在全面改革的基礎上,突出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戰略引領性改革。突出牽引性改革,在加快推進配套性改革的同時,圍繞新的改革方向,謀劃和推進牽引力強的改革。
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
趙斌 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黨校(行政學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黨校姓黨,牢記黨校初心,更好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提出“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發揮好智庫作用”。這為我們抓好理論武裝、推動理論傳播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深入學習貫徹第五卷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發揮干部和黨員培訓主渠道作用,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就是推動黨員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升理論素養的地方”。我們將持續發揮教育培訓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深入推進第五卷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講清第五卷的重要地位、凝聚思想共識;講清第五卷的核心要義、把握精神實質;講清第五卷的實踐要求、服務支點建設。
發揮思想理論建設生力軍作用,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黨校作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方面軍,堅持把學習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科研中心任務。第五卷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眾多標識性概念、原理性成果的系統闡釋,與時俱進地豐富完善了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等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作出的重大原理性創新。我們將重點在科學闡釋標志性概念、原創性貢獻、原理性成果上下功夫,在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中彰顯黨校獨特價值。
發揮理論宣傳宣講骨干隊伍作用,著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黨校教師是我們黨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師隊伍,是我們黨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論力量。開展宣傳宣講既是黨校職責使命所在,又具有獨特優勢。我們將全力把第五卷宣傳宣講好,用好平臺主動發聲,深入基層積極宣講,拓寬渠道對外傳播,積極推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陳光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日報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社長)、總編輯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結晶,生動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黨和人民繼續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歷史進程。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第五卷是主流媒體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對于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意義。
聚焦最新成果,強化理論武裝功能。新時代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十分生動的,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生動的。主流媒體作為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的重要陣地,要堅持學習在先、領悟在先,及時跟進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及時跟進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及時跟進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推出高質量評論理論文章。要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報道第五卷學習、宣講動態,發掘、報道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先進典型,及時刊發有深度、有價值、有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
記錄偉大實踐,彰顯中國道路自信。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品格。我們要把學習第五卷與學習前四卷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貫通厚重歷史與時代價值,觀照全國大局與湖北作為,鏈接大主題與微話題,用高質量報道展現湖北加快建成支點的新作為、新成績,展現黨的創新理論“植根實踐、總結實踐、指導實踐”的偉大力量。
秉持群眾觀點,展現至深人民情懷。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底色。第五卷深刻闡述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的堅定追求。我們要更新話語體系,創新表現手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充分展現黨的創新理論所蘊含的人民情懷。改進文風,講有深度的新話、有力度的短話、有溫度的家常話;創新形式,推出輕量化、視覺化、沉浸式的宣講產品;增強效果,用實踐故事、人民感知映照偉大理論,讓黨的創新理論可親可近可感。
在中國式現代化宏闊視野中加快支點建設
徐艷國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
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要自覺將其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將支點建設置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視野中。
堅持量質齊升推動能級跨越,在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過程中體現支點價值。支點建設的能級提升一定是基于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對周邊區域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湖北實施能級跨越戰略要堅持以整體提升發展能級、發展速度、發展質效、發展后勁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決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做大經濟總量,提升規模能級,堅持以質取勝和發揮規模效應相統一,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關鍵,為支點建設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加快建成支點,關鍵取決于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由此塑造的新優勢、搶占的新賽道。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之際,湖北要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打下堅實基礎;要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通科技創新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堵點,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同頻共振,不斷探索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路徑;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積極踐行人文經濟學,以文化賦能支點建設。第五卷既有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加強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論述,也有以文化賦能發展的重要論述,這些都為支點建設提供了清晰的文化賦能路徑。湖北要繼續以文化賦能經濟、以經濟“活化”文化,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中,大力探索“人文經濟學”的實踐路徑。
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進一步彰顯支點輻射帶動成效。長江中游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疊加之地,承載著重要的鏈接功能。當前,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格局正加速形成,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湖北應將漢襄宜“金三角”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地。
自覺用好“兩個結合”最大法寶
沈壯海 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集中展現了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第五卷收錄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將“兩個結合”稱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
“兩個結合”事關“根本”。對于中國共產黨和我們黨所領導推進的事業而言,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兩個結合”內蘊對這一根本性問題的求解。馬克思主義只有與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才能在實踐沃土中形成發達根系、汲取豐盈而不竭的養分,成就“理論之樹常青”;只有與歷史文化血脈貫通,才能在承續歷史智慧的同時深抵人們的心性世界,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堅守,融入人們“最深層的認同”。“扎根”實踐與“扎根”歷史文化,相互為用,二者共同滋養著馬克思主義的“根深葉茂”,賦予馬克思主義始終強勁的改造世界、贏得人心的力量。“兩個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要深深植根于永無止境發展變化的實踐,深深植根于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沃土,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永葆青春活力的內在奧秘,也指明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路徑,科學回答了如何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生機蓬勃這一固本鑄魂的大課題。
“兩個結合”是新時代重大的文化命題,但又并非僅僅是一個文化的命題,而是事關“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命題。我們要以整體性思維,將之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各方面、全過程。用好“最大法寶”,必須自覺置身中國式現代化的時空境遇與實踐場景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歷史與現實的融通,同時不斷拓展世界眼光,對馬克思主義、對中華歷史文化及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努力作出深入的研究、透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著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擔負好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加快構建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系
韓美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既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升華為系統理論的必然要求,又是實現精神獨立、掌握發展主動權的戰略任務。必須立足中華文明沃土,從新時代歷史性變革中提煉標識性概念、鍛造原創理論,推動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自主知識體系。
把握時代必然,強化戰略自覺。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是回答“四個之問”的根本要求,必須從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提煉概念、構建理論。這既是鞏固文化主體性、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基石,也是深化“兩個結合”、孕育“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必由之路。要確立中國學術主體性,以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掌握思想文化與學術話語主動權。
明確核心要義,彰顯鮮明特征。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主知識體系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主體性,要堅持中國立場,立足本國實際與時代需求,從中華文明傳承中汲取智慧,以中國視角觀察世界、用中國邏輯闡釋道理;二是創新性,聚焦全過程人民民主、新質生產力等原創命題,推動概念、理論、方法系統性創新,實現從“解釋中國”向“定義中國”的跨越;三是系統性,要強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夯實學科基礎,凝練學術內核,提升話語表達;四是實踐性,要堅持從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中汲取智慧,有效回應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堅定實踐路徑,系統協同推進。堅持以“兩個結合”為根本方法,在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聚焦新時代實踐命題中推動理論創新,將實踐“真問題”系統轉化為學術“真學問”。樹立鮮明實踐導向,引導學者深入基層、服務群眾,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效作為核心評價標準。統籌學科、人才、機制建設,優化布局以鞏固優勢學科、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湛、視野廣闊的高素質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在開放包容中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積極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道理學理哲理,切實增強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
以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 更好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武裝
肖述劍 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鮮明品格和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格局氣象。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作用,將學習宣傳貫徹第五卷作為重中之重,在深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上更好彰顯責任與擔當。
聚焦立德樹人,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進教學進課堂進頭腦。切實將第五卷作為鑄魂育人的必修課、主修課,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青年學生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中,深刻領悟蘊含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將第五卷與前四卷結合起來,作為核心教材全面融入思政課課程體系與課堂教學,更好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結合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鮮活案例,實現理論講授與國情省情校情教育的深度融合,用事實引導學生感悟真理力量。
打造學術高地,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為抓手,將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為學術高地,為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提供堅實基礎,推出更多優質成果。一是把準定位,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先發展。二是夯實支撐,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隊伍學術素養。三是實施有組織科研,推出更多高質量研究闡釋成果。
堅持實踐力行,立足湖北加快建成支點展現擔當作為。聚焦支點建設,在理論宣傳宣講與決策咨詢服務中雙向發力,在實干篤行中推進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在宣傳宣講上擔好職責使命,組織師生深入基層開展面對面、互動化宣講,努力把政治話語、學術話語轉化為群眾語言,讓基層群眾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在資政服務上體現應有價值,聚焦共同富裕、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重大課題,著力推出一批具有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
(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磊 攝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