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曄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不僅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更匯聚了巴蜀、荊楚、吳越等多元地域文化的精華,形成了一條貫通古今、聯結中外的宏大文化脈絡。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既是長江文明的重要樞紐,也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承載著“篳路藍縷”的開拓精神、“鳴于九天”的浪漫情懷、“撫夷屬夏”的開放氣度和“深固難徙”的家國認同。這些獨特的文化基因,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深厚底蘊。
當前,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加快建設,湖北迎來了將長江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優勢的關鍵機遇期。長江文化藝術季作為集中展示、傳播、體驗長江文化的核心平臺,其意義遠超一般節慶活動,更是推動長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對湖北而言,要以此為契機,跳出傳統思維局限,以IP化、系統化、國際化的新思路破局,讓長江文化成為湖北文旅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塑造長江文化IP
從“資源富礦”到“品牌標桿”
傳統文旅開發模式往往將長江文化視作由古鎮、名人、文物等構成的“要素包”,容易陷入“散、碎、同”的同質化困境。打造世界級文旅目的地,首要任務是樹立“IP觀”,讓長江文化從“靜態資源”變為“動態消費體驗”。
核心是提煉有共鳴的價值符號。文化IP的打造不在于資源的多寡,而在于價值認同的強弱。湖北段長江文化蘊含著獨特的精神內涵:屈原的求索精神、王昭君的和親壯舉、諸葛亮的智慧忠誠、陸羽的茶道哲學,皆可轉化為具有廣泛共鳴的價值符號。應通過系統梳理和現代化詮釋,將這些精神特質凝練成易于傳播的文化標識,讓抽象的文化精神變成大眾愿接受、能共鳴的品牌形象。
關鍵是構建可傳播的故事體系。一個成功的IP必然由精彩的故事支撐。長江文化不缺故事,缺的是“當代講法”和“國際語言”。應從宏大的地理和歷史維度,以“大河文明”為脈絡,打造“歷史長江”“詩意長江”“美食長江”“非遺長江”等故事矩陣,并借助影視、動漫、游戲、沉浸式戲劇等現代表達形式,讓長江故事煥發新的生命力。
路徑是推動IP全鏈條轉化。充分釋放文化IP的產業化能力,將其深度融入“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不再是簡單銷售特產,而是開發具有IP標識的“湖北禮道”文創;不再是孤立游覽景點,而是打造“三國主題酒店”“非遺手作民宿”“長江文明街區”等體驗場景,使IP價值滲透至旅游全過程,構建高附加值產業生態。
構建文旅融合系統
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賦能”
長江文化藝術季作為重要載體,已經展現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響力。要實現從節慶活動到產業引擎的升級,還需要將其置于更大的系統框架中,通過創新平臺建設,培育文旅融合新動能。
以全域規劃串聯文化脈絡。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為統領,進行全域統籌規劃。設計多條主題鮮明的IP旅游線路,如浪漫詩旅、稻作文明之旅、工業遺產之旅等,打破行政區劃壁壘,使游客沿江而行,系統感受長江文化的古今變遷。
以科技賦能激活文化體驗。數字化時代為文化傳播提供了全新可能。利用AR/VR、大數據等技術,重建荊楚古都、復活歷史場景,打造永不落幕的數字長江文化展;開發“智慧長江”移動平臺,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IP故事推送、智慧導覽和無接觸服務;建設長江文化大數據中心,推進文化遺產數字化保存與活化利用,實現“科技感”與“文化味”的完美融合。
以國際服務提升目的地質感。世界級目的地需要世界級服務。在武漢、宜昌、襄陽等核心旅游城市設立多語種游客服務中心,提供簽證協助、跨境支付、外語導覽等“一站式”服務;完善旅游交通網絡,開通長江文化旅游專線,實現景區之間的無縫銜接;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強從業人員國際化培訓,建立國際化的服務標準體系,營造友好、便捷、高品質的旅游環境。
拓展全球傳播格局
從“區域文化”到“世界對話”
長江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須跳出“地域視角”,以全球思維講好長江故事,使湖北成為世界感知長江文明的重要窗口。
深化國際文化交流合作。開展“大河對話”,主動與世界其他大河文明如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展開文明對話,凸顯長江文明的獨特價值;舉辦高端國際論壇、藝術交流展等活動,通過外部視角講述長江故事、詮釋長江文化。這些交流活動不僅可以提升長江文化的國際知名度,也能吸收借鑒其他文明成果,豐富自身內涵。
創新國際傳播方式。改變傳統的宣傳推廣模式,采用更加柔性、生動的傳播策略。善用海外社交媒體,與全球有影響力的文化機構、旅行博主、影視平臺合作。摒棄“景點羅列”式的生硬宣傳,以更加巧妙的方式講述長江IP故事。通過創新傳播方式,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播效果。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久久為功、持續創新。湖北坐擁長江文化的“富礦”,肩負傳承長江文明的使命。只要錨定IP化、系統化、國際化方向,持續深挖文化價值、創新文旅業態、優化服務體驗,必將把長江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文旅發展的硬支撐,讓“長江之美”成為“湖北之譽”,讓世界愛上長江、讀懂湖北。(作者單位:湖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校)
發表時間:2025-10-17 來源:湖北日報
沙曄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不僅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更匯聚了巴蜀、荊楚、吳越等多元地域文化的精華,形成了一條貫通古今、聯結中外的宏大文化脈絡。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既是長江文明的重要樞紐,也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承載著“篳路藍縷”的開拓精神、“鳴于九天”的浪漫情懷、“撫夷屬夏”的開放氣度和“深固難徙”的家國認同。這些獨特的文化基因,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深厚底蘊。
當前,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和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加快建設,湖北迎來了將長江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優勢的關鍵機遇期。長江文化藝術季作為集中展示、傳播、體驗長江文化的核心平臺,其意義遠超一般節慶活動,更是推動長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對湖北而言,要以此為契機,跳出傳統思維局限,以IP化、系統化、國際化的新思路破局,讓長江文化成為湖北文旅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塑造長江文化IP
從“資源富礦”到“品牌標桿”
傳統文旅開發模式往往將長江文化視作由古鎮、名人、文物等構成的“要素包”,容易陷入“散、碎、同”的同質化困境。打造世界級文旅目的地,首要任務是樹立“IP觀”,讓長江文化從“靜態資源”變為“動態消費體驗”。
核心是提煉有共鳴的價值符號。文化IP的打造不在于資源的多寡,而在于價值認同的強弱。湖北段長江文化蘊含著獨特的精神內涵:屈原的求索精神、王昭君的和親壯舉、諸葛亮的智慧忠誠、陸羽的茶道哲學,皆可轉化為具有廣泛共鳴的價值符號。應通過系統梳理和現代化詮釋,將這些精神特質凝練成易于傳播的文化標識,讓抽象的文化精神變成大眾愿接受、能共鳴的品牌形象。
關鍵是構建可傳播的故事體系。一個成功的IP必然由精彩的故事支撐。長江文化不缺故事,缺的是“當代講法”和“國際語言”。應從宏大的地理和歷史維度,以“大河文明”為脈絡,打造“歷史長江”“詩意長江”“美食長江”“非遺長江”等故事矩陣,并借助影視、動漫、游戲、沉浸式戲劇等現代表達形式,讓長江故事煥發新的生命力。
路徑是推動IP全鏈條轉化。充分釋放文化IP的產業化能力,將其深度融入“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不再是簡單銷售特產,而是開發具有IP標識的“湖北禮道”文創;不再是孤立游覽景點,而是打造“三國主題酒店”“非遺手作民宿”“長江文明街區”等體驗場景,使IP價值滲透至旅游全過程,構建高附加值產業生態。
構建文旅融合系統
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賦能”
長江文化藝術季作為重要載體,已經展現出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響力。要實現從節慶活動到產業引擎的升級,還需要將其置于更大的系統框架中,通過創新平臺建設,培育文旅融合新動能。
以全域規劃串聯文化脈絡。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為統領,進行全域統籌規劃。設計多條主題鮮明的IP旅游線路,如浪漫詩旅、稻作文明之旅、工業遺產之旅等,打破行政區劃壁壘,使游客沿江而行,系統感受長江文化的古今變遷。
以科技賦能激活文化體驗。數字化時代為文化傳播提供了全新可能。利用AR/VR、大數據等技術,重建荊楚古都、復活歷史場景,打造永不落幕的數字長江文化展;開發“智慧長江”移動平臺,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IP故事推送、智慧導覽和無接觸服務;建設長江文化大數據中心,推進文化遺產數字化保存與活化利用,實現“科技感”與“文化味”的完美融合。
以國際服務提升目的地質感。世界級目的地需要世界級服務。在武漢、宜昌、襄陽等核心旅游城市設立多語種游客服務中心,提供簽證協助、跨境支付、外語導覽等“一站式”服務;完善旅游交通網絡,開通長江文化旅游專線,實現景區之間的無縫銜接;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強從業人員國際化培訓,建立國際化的服務標準體系,營造友好、便捷、高品質的旅游環境。
拓展全球傳播格局
從“區域文化”到“世界對話”
長江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須跳出“地域視角”,以全球思維講好長江故事,使湖北成為世界感知長江文明的重要窗口。
深化國際文化交流合作。開展“大河對話”,主動與世界其他大河文明如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展開文明對話,凸顯長江文明的獨特價值;舉辦高端國際論壇、藝術交流展等活動,通過外部視角講述長江故事、詮釋長江文化。這些交流活動不僅可以提升長江文化的國際知名度,也能吸收借鑒其他文明成果,豐富自身內涵。
創新國際傳播方式。改變傳統的宣傳推廣模式,采用更加柔性、生動的傳播策略。善用海外社交媒體,與全球有影響力的文化機構、旅行博主、影視平臺合作。摒棄“景點羅列”式的生硬宣傳,以更加巧妙的方式講述長江IP故事。通過創新傳播方式,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播效果。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久久為功、持續創新。湖北坐擁長江文化的“富礦”,肩負傳承長江文明的使命。只要錨定IP化、系統化、國際化方向,持續深挖文化價值、創新文旅業態、優化服務體驗,必將把長江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文旅發展的硬支撐,讓“長江之美”成為“湖北之譽”,讓世界愛上長江、讀懂湖北。(作者單位:湖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黨校)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