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襄陽市各縣(市、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為老年人送上飽含溫暖的節日關懷。

10月29日,在襄城區尹集鄉木橋村幸福食堂,志愿者和老人一起包餃子過重陽節 全媒體首席記者楊東 通訊員楊如嫣 徐培 攝
多彩活動暖人心
全市各地立足文化傳承與情感需求,通過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尊老敬老活動,讓老人們在歡聲笑語中享受節日樂趣。
在樊城區,漢江閱讀推廣中心舉辦“詩詞登高?歲歲重陽”文化公益講座,文化學者深度解析《采桑子?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經典作品。老年朋友朗誦重陽詩詞,兒童表演歌舞《重陽節童謠》,大家在詩詞與歌舞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棗陽市新市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文藝匯演。舞蹈《九月九的酒》拉開演出序幕,豫劇《見國太》《清風亭》選段展現傳統戲曲韻味,舞蹈《花開中國》《神州舞起來》彰顯時代活力,為老年群體打造了一場視聽盛宴。
襄城區檀溪湖社區則展示了《老照片》視頻,播放三十年前原檀溪村老人的重陽合影。泛黃的照片串聯起居民的青春記憶與鄰里情誼,讓不少老人熱淚盈眶。隨后的文藝匯演中,有氧舞蹈、豫劇選段、反詐小品等節目依次上演。
襄州區老年大學、襄州區志愿者助老服務分隊聯合開展免費送糕點公益活動,老人們和志愿者在面點老師指導下制作重陽糕,并送給轄區內的老人。
宜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喬家營社區組織老人制作艾草包枕頭,志愿者現場示范講解,老人們細心整理艾草、裝填布袋;東津新區浩然社區開展艾錘制作活動,志愿者帶來艾草、錘柄等材料,老人們跟著學習制作,現場歡笑聲不斷。
魚梁洲經濟開發區在銀杏家園小區舉辦“情暖重陽,鄰里共歡”活動,融合文藝演出與鄰里百家宴。歡快的表演結束后,居民們端出紅燒肉、清蒸魚、秘制糕點等自家拿手好菜,圍坐在一起品嘗美食、分享趣事,濃濃的鄰里情在美食與歡笑中升溫。
老少同心話溫情
全市各地以重陽節為契機,搭建老少互動橋梁,讓青少年在文明實踐中傳承尊老敬老美德,讓老年人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感受青春活力,實現“美德傳承”“情感共鳴”雙向奔赴。
老河口市李樓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學生們走進鎮養老院,開展“童心敬老?花漾重陽”活動。活動前,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制作手工花朵,并系上絲帶附上“爺爺奶奶重陽節快樂”“祝您健康長壽”的賀卡。來到養老院,學生們不僅送上花束,還主動打掃衛生,老人們看著忙碌的孩子,臉上露出欣慰笑容。
谷城縣廟灘鎮黃畈中心小學舉辦“情暖桑榆晚 愛滿夕陽紅”主題經典詩詞比賽,學生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傳遞思鄉情,舞蹈表演《歲歲重陽》表達對長輩的祝福,手勢舞搭配朗誦《醉翁亭記》再現古人重陽宴飲場景,結合自身經歷分享自己與爺爺奶奶的溫暖故事。學校還組織學生走進養老院開展送溫暖活動,讓敬老美德在校園落地生根。
南漳縣徐庶社區舉辦“童心暖重陽”活動,小朋友為老人們表演舞蹈《中華孝道》,還將熬制的五谷雜糧粥送到每位老人手中。活動后,社區組織老少群體合影,定格“祖孫同框”溫情瞬間。
高新區萬達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童心暖夕陽 共憶好時光”活動,孩子們化身“小小表演者”,用稚嫩的歌聲、活潑的舞蹈贏得老人掌聲;“童年共享”環節,孩子們拉著老人的手玩翻花繩、石頭剪刀布、搭建房子模塊等經典游戲,老人們耐心教孩子翻出“面條”“降落傘”等花樣,孩子們的笑聲與老人的叮囑交織,成為現場最溫馨的畫面。
文明實踐惠民生
在傳遞節日溫情的同時,全市各地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將文明實踐與便民服務相結合,通過義診、政策宣講、“一對一”幫扶等舉措,為老年人解決實際問題,讓重陽節更具“民生溫度”。
東津新區浩然社區開展全方位健康服務。現場教學八段錦,老人們跟著節奏緩緩練習,舒緩身心;健康服務專區內,牙科醫生為老人檢查牙齒磨損、牙周病,發放口腔保健手冊,眼科醫生開展視力檢測及白內障、青光眼篩查,普及眼部保健知識。針對高齡、獨居、行動不便老人,社區組建志愿者開展“一對一”幫扶,協助下載反詐APP,結合養老詐騙案例講解“保健品推銷”“虛假投資”防范要點。
高新區東風社區聯合襄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單位開展“義診送健康 真情服務暖夕陽”活動,醫護人員為老人測量血壓血糖、開展中醫脈診、進行視力檢測與眼部疾病篩查、提供口腔檢查并指導假牙護理,社區還安排免費理發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專業服務。
保康縣兩峪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弘揚孝親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現場分發《推進移風易俗 弘揚文明新風》倡議書,并送上貼心小禮品;“襄陽好人”羅青云分享自身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用身邊榜樣傳遞正能量,引導老人共建文明和諧鄉村環境。活動還設置“趣味套圈”環節,老人們踴躍參與,現場掌聲與喝彩聲不斷。
下一步,襄陽市將持續深化“我們的節日”品牌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不斷整合多方資源、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服務內容,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煥新,讓文明新風融入群眾生活。(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余子威 通訊員何桂軍)
發表時間:2025-11-03 來源:湖北文明網
連日來,襄陽市各縣(市、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傳統美德,為老年人送上飽含溫暖的節日關懷。

10月29日,在襄城區尹集鄉木橋村幸福食堂,志愿者和老人一起包餃子過重陽節 全媒體首席記者楊東 通訊員楊如嫣 徐培 攝
多彩活動暖人心
全市各地立足文化傳承與情感需求,通過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尊老敬老活動,讓老人們在歡聲笑語中享受節日樂趣。
在樊城區,漢江閱讀推廣中心舉辦“詩詞登高?歲歲重陽”文化公益講座,文化學者深度解析《采桑子?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經典作品。老年朋友朗誦重陽詩詞,兒童表演歌舞《重陽節童謠》,大家在詩詞與歌舞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棗陽市新市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文藝匯演。舞蹈《九月九的酒》拉開演出序幕,豫劇《見國太》《清風亭》選段展現傳統戲曲韻味,舞蹈《花開中國》《神州舞起來》彰顯時代活力,為老年群體打造了一場視聽盛宴。
襄城區檀溪湖社區則展示了《老照片》視頻,播放三十年前原檀溪村老人的重陽合影。泛黃的照片串聯起居民的青春記憶與鄰里情誼,讓不少老人熱淚盈眶。隨后的文藝匯演中,有氧舞蹈、豫劇選段、反詐小品等節目依次上演。
襄州區老年大學、襄州區志愿者助老服務分隊聯合開展免費送糕點公益活動,老人們和志愿者在面點老師指導下制作重陽糕,并送給轄區內的老人。
宜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喬家營社區組織老人制作艾草包枕頭,志愿者現場示范講解,老人們細心整理艾草、裝填布袋;東津新區浩然社區開展艾錘制作活動,志愿者帶來艾草、錘柄等材料,老人們跟著學習制作,現場歡笑聲不斷。
魚梁洲經濟開發區在銀杏家園小區舉辦“情暖重陽,鄰里共歡”活動,融合文藝演出與鄰里百家宴。歡快的表演結束后,居民們端出紅燒肉、清蒸魚、秘制糕點等自家拿手好菜,圍坐在一起品嘗美食、分享趣事,濃濃的鄰里情在美食與歡笑中升溫。
老少同心話溫情
全市各地以重陽節為契機,搭建老少互動橋梁,讓青少年在文明實踐中傳承尊老敬老美德,讓老年人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感受青春活力,實現“美德傳承”“情感共鳴”雙向奔赴。
老河口市李樓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學生們走進鎮養老院,開展“童心敬老?花漾重陽”活動。活動前,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制作手工花朵,并系上絲帶附上“爺爺奶奶重陽節快樂”“祝您健康長壽”的賀卡。來到養老院,學生們不僅送上花束,還主動打掃衛生,老人們看著忙碌的孩子,臉上露出欣慰笑容。
谷城縣廟灘鎮黃畈中心小學舉辦“情暖桑榆晚 愛滿夕陽紅”主題經典詩詞比賽,學生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傳遞思鄉情,舞蹈表演《歲歲重陽》表達對長輩的祝福,手勢舞搭配朗誦《醉翁亭記》再現古人重陽宴飲場景,結合自身經歷分享自己與爺爺奶奶的溫暖故事。學校還組織學生走進養老院開展送溫暖活動,讓敬老美德在校園落地生根。
南漳縣徐庶社區舉辦“童心暖重陽”活動,小朋友為老人們表演舞蹈《中華孝道》,還將熬制的五谷雜糧粥送到每位老人手中。活動后,社區組織老少群體合影,定格“祖孫同框”溫情瞬間。
高新區萬達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童心暖夕陽 共憶好時光”活動,孩子們化身“小小表演者”,用稚嫩的歌聲、活潑的舞蹈贏得老人掌聲;“童年共享”環節,孩子們拉著老人的手玩翻花繩、石頭剪刀布、搭建房子模塊等經典游戲,老人們耐心教孩子翻出“面條”“降落傘”等花樣,孩子們的笑聲與老人的叮囑交織,成為現場最溫馨的畫面。
文明實踐惠民生
在傳遞節日溫情的同時,全市各地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將文明實踐與便民服務相結合,通過義診、政策宣講、“一對一”幫扶等舉措,為老年人解決實際問題,讓重陽節更具“民生溫度”。
東津新區浩然社區開展全方位健康服務。現場教學八段錦,老人們跟著節奏緩緩練習,舒緩身心;健康服務專區內,牙科醫生為老人檢查牙齒磨損、牙周病,發放口腔保健手冊,眼科醫生開展視力檢測及白內障、青光眼篩查,普及眼部保健知識。針對高齡、獨居、行動不便老人,社區組建志愿者開展“一對一”幫扶,協助下載反詐APP,結合養老詐騙案例講解“保健品推銷”“虛假投資”防范要點。
高新區東風社區聯合襄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單位開展“義診送健康 真情服務暖夕陽”活動,醫護人員為老人測量血壓血糖、開展中醫脈診、進行視力檢測與眼部疾病篩查、提供口腔檢查并指導假牙護理,社區還安排免費理發服務,讓老人在家門口享受專業服務。
保康縣兩峪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弘揚孝親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現場分發《推進移風易俗 弘揚文明新風》倡議書,并送上貼心小禮品;“襄陽好人”羅青云分享自身孝老愛親的感人事跡,用身邊榜樣傳遞正能量,引導老人共建文明和諧鄉村環境。活動還設置“趣味套圈”環節,老人們踴躍參與,現場掌聲與喝彩聲不斷。
下一步,襄陽市將持續深化“我們的節日”品牌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不斷整合多方資源、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服務內容,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煥新,讓文明新風融入群眾生活。(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余子威 通訊員何桂軍)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