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800米的五峰牛莊鄉,號稱是“宜昌小西藏”。當晨光再次灑落在這片羅官章深愛了近半個世紀的土地上,只是這一次,那位88歲的老人沒有再醒來。羅官章走了,工資卡里僅余38.83元,這個數字它如此微小,甚至不夠一頓像樣的飯菜;它又如此厚重,承載著一個共產黨員近乎全部的“遺產”。在這個不斷定義人生價值的時代,這38.83元,與“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7枚獎章一起,共同訴說著一個關于初心與奉獻的極致故事。
羅官章的生命軌跡簡單到可以用幾個數字勾勒:在牛莊扎根幫扶49年,退休后第二天就返回山鄉,工資卡余額定格在38.83元,生前最后一份黨費是520元。這些數字背后,是一位老黨員用一生寫就的赤誠。從鄉黨委書記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頭銜在變,但他“像一顆種子撒在大山里”的信念從未動搖。那把磨得锃亮的鋤頭,那些未完成的桶栽天麻試驗,那反復叮囑“不得收鄉親一分份子錢”的遺愿,都是他留給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談起共產黨人的擔當,羅官章給出了最樸素的詮釋:“鄉親們荷包沒錢,死了也閉不上眼。”這平實的話語,勝過萬千豪言壯語。他將辦公室設在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高山峻嶺。研究天麻種植時的屢敗屢戰,帶領鄉親種蘿卜賠本后的愧疚,都化為前行的動力。當他將天麻種植技術傳授給鄉親,當牛莊村從單一產業發展到煙葉、中藥材、高山蔬菜“三駕馬車”并驅,當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6萬元,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踐行者最堅實的足跡。
翻閱羅官章的筆記本,“忠誠、干凈、擔當”六個大字力透紙背。這不僅是寫在本子上的座右銘,更是刻進生命的行為準則。他對自己的“苛刻”與對鄉親的慷慨形成鮮明對比——幾百元的學費資助隨手就給,自己的最后一餐卻只是幾個炕洋芋。這種干凈,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修養,是一種“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自覺。當他將520元黨費鄭重交上,我們讀懂了那顆“一生堅守”的赤子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縣委書記要“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這是羅官章用一生回答的時代命題。他心中有黨,將七枚獎章視若珍寶,將總書記的囑托牢記心間;他心中有民,49年如一日與鄉親們同甘共苦;他心中有責,退休不退志,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心中有戒,嚴守紀律、清白做人,連身后事都再三叮囑不收份子錢。他不是縣委書記,卻以超越崗位的堅守,詮釋了“四有”精神的真諦。
高山不語,靜默見證。羅官章走了,但他種下的天麻仍在山間生長,他點燃的致富希望已在牛莊燎原,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更如種子般播撒在無數人心中。銀行卡僅剩的38.83元可能買不到一件像樣的商品,卻度量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無比高貴的精神海拔。在這個信息飛速更迭的時代,我們需要記住羅官章,記住還有一種價值超越金錢,還有一種幸福源于奉獻,還有一種人生可以如此厚重。他讓我們相信,當一顆心純粹到只為人民跳動時,即便離去,也會成為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后來者前行的路。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謝偉鋒(江西鷹潭)
發表時間:2025-11-03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海拔1800米的五峰牛莊鄉,號稱是“宜昌小西藏”。當晨光再次灑落在這片羅官章深愛了近半個世紀的土地上,只是這一次,那位88歲的老人沒有再醒來。羅官章走了,工資卡里僅余38.83元,這個數字它如此微小,甚至不夠一頓像樣的飯菜;它又如此厚重,承載著一個共產黨員近乎全部的“遺產”。在這個不斷定義人生價值的時代,這38.83元,與“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7枚獎章一起,共同訴說著一個關于初心與奉獻的極致故事。
羅官章的生命軌跡簡單到可以用幾個數字勾勒:在牛莊扎根幫扶49年,退休后第二天就返回山鄉,工資卡余額定格在38.83元,生前最后一份黨費是520元。這些數字背后,是一位老黨員用一生寫就的赤誠。從鄉黨委書記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頭銜在變,但他“像一顆種子撒在大山里”的信念從未動搖。那把磨得锃亮的鋤頭,那些未完成的桶栽天麻試驗,那反復叮囑“不得收鄉親一分份子錢”的遺愿,都是他留給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談起共產黨人的擔當,羅官章給出了最樸素的詮釋:“鄉親們荷包沒錢,死了也閉不上眼。”這平實的話語,勝過萬千豪言壯語。他將辦公室設在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高山峻嶺。研究天麻種植時的屢敗屢戰,帶領鄉親種蘿卜賠本后的愧疚,都化為前行的動力。當他將天麻種植技術傳授給鄉親,當牛莊村從單一產業發展到煙葉、中藥材、高山蔬菜“三駕馬車”并驅,當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6萬元,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踐行者最堅實的足跡。
翻閱羅官章的筆記本,“忠誠、干凈、擔當”六個大字力透紙背。這不僅是寫在本子上的座右銘,更是刻進生命的行為準則。他對自己的“苛刻”與對鄉親的慷慨形成鮮明對比——幾百元的學費資助隨手就給,自己的最后一餐卻只是幾個炕洋芋。這種干凈,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修養,是一種“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自覺。當他將520元黨費鄭重交上,我們讀懂了那顆“一生堅守”的赤子之心。
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縣委書記要“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這是羅官章用一生回答的時代命題。他心中有黨,將七枚獎章視若珍寶,將總書記的囑托牢記心間;他心中有民,49年如一日與鄉親們同甘共苦;他心中有責,退休不退志,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心中有戒,嚴守紀律、清白做人,連身后事都再三叮囑不收份子錢。他不是縣委書記,卻以超越崗位的堅守,詮釋了“四有”精神的真諦。
高山不語,靜默見證。羅官章走了,但他種下的天麻仍在山間生長,他點燃的致富希望已在牛莊燎原,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更如種子般播撒在無數人心中。銀行卡僅剩的38.83元可能買不到一件像樣的商品,卻度量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無比高貴的精神海拔。在這個信息飛速更迭的時代,我們需要記住羅官章,記住還有一種價值超越金錢,還有一種幸福源于奉獻,還有一種人生可以如此厚重。他讓我們相信,當一顆心純粹到只為人民跳動時,即便離去,也會成為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后來者前行的路。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謝偉鋒(江西鷹潭)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