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份榮譽不僅是對該院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再次肯定,更是對其堅持“素能提升育檢察尖兵、檢察實踐助文明創建”融合發展路徑的生動詮釋。在“鄂北門戶”老河口這片熱土上,檢察履職與文明創建相互滋養、同頻共振,繪就了一幅以法治文明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
鑄魂礪劍:淬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檢察鐵軍
文明創建,關鍵在人。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將隊伍建設置于首位,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素能提升為核心,著力鍛造一支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檢察尖兵。
筑牢政治忠誠“壓艙石”。院黨組堅持將精神文明建設與檢察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構建起“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抓、各部門協同推進、全體干警共同參與的創建格局。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入教育培訓體系,通過政治輪訓、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支部主題黨日等載體,組織干警深學細悟黨的創新理論,筑牢信仰之基。近年來,累計開展線上線下培訓4125人次,領導干部上講臺55場,確保檢察隊伍忠誠可靠、勇于擔當。
夯實專業能力“硬底座”。該院依托“隆中檢音”“隆中檢苑”等平臺,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智慧。策劃“河檢青語·悅享智匯”讀書分享會5場,邀請專家骨干開展專題授課,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奠定堅實基礎。
涵養清風正氣“好生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定期舉辦升旗儀式、開設道德講堂,邀請“中國好人”黃東生等分享奉獻故事,培育“每月一星”身邊榜樣。開展“廉政故事我來講”系列活動,厚植崇廉尚廉文化土壤。以政法隊伍集中教育整治為契機,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嚴格執行“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文化育檢:浸潤和諧奮進的文明風尚
文明單位創建,既需要硬約束,更需要軟滋養。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深耕文化沃土,以文化人、以文潤心,不斷提升檢察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傳統節日煥發時代光彩。以元宵、清明、五四、中秋等傳統節日和重要紀念日為契機,常態化開展猜燈謎、花藝創作、緬懷英烈、青年座談等主題活動。這些活動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干警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讓嚴肅的司法機關充滿人文關懷。
紅色基因注入精神血脈。黨組書記帶頭講授專題黨課,組織開展黨史誦讀大賽、主題演講等活動,5名干警在市級以上比賽中斬獲佳績。依托“青春之聲”廣播臺,開展主題晨悟活動13期。組織干警赴黃火青紀念館、吳德峰故居、老河口丹渠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在追尋紅色足跡中賡續精神血脈,激發奮進力量。
志愿精神引領社會新風。主動融入城市文明創建大局,組建青年志愿先鋒隊,積極投身掃雪除冰、防汛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深化“檢察+社區”共建機制,深入包保村(社區)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環境衛生整治等志愿服務238次,走訪慰問孤寡老人、留守兒童86人次,以檢察人員的點滴行動傳遞司法溫情。該院先后榮獲“老河口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襄陽市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履職為民:拓展檢察實踐的文明疆界
文明創建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實效上。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將創建活動融入檢察履職全過程,讓文明之花在司法實踐中絢麗綻放。
普法惠民,筑牢法治根基。創新開展“文明創建+法治宣傳”系列活動,干警深入企業、學校、村(社區),圍繞未成年人保護等法律法規進行精準宣講。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開展法治宣講44場,覆蓋受眾2萬余人次。接待群眾信訪89件,化解矛盾糾紛40余件,辦理司法救助案件7件。
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將公益訴訟檢察作為服務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聚焦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通過辦案督促治理河湖水域300余畝,組織增殖放流魚苗20余萬尾,補植復綠種植樹苗9000余株。聚焦英烈權益保護,推動全市500余座零散烈士墓集中遷移保護,全面提升烈士紀念設施管護水平。
融入大局,彰顯檢察擔當。自覺將檢察工作置于老河口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除蟬聯“全國文明單位”外,該院還榮獲“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展現了新時代檢察機關的過硬風貌。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單位”,對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而言,既是崇高的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和前進的動力。站在新的起點上,老河口檢察人將繼續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深化文明單位創建,提升法律監督能力,讓檢徽在文明的映照下更加閃耀,為中國式現代化老河口實踐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ㄏ尻柸請?nbsp;全媒體記者 姜雁冰 通訊員 胡夢蝶 李文麗)
發表時間:2025-11-05 來源:湖北文明網
2025年,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份榮譽不僅是對該院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再次肯定,更是對其堅持“素能提升育檢察尖兵、檢察實踐助文明創建”融合發展路徑的生動詮釋。在“鄂北門戶”老河口這片熱土上,檢察履職與文明創建相互滋養、同頻共振,繪就了一幅以法治文明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畫卷。
鑄魂礪劍:淬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檢察鐵軍
文明創建,關鍵在人。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將隊伍建設置于首位,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素能提升為核心,著力鍛造一支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檢察尖兵。
筑牢政治忠誠“壓艙石”。院黨組堅持將精神文明建設與檢察中心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構建起“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抓、各部門協同推進、全體干警共同參與的創建格局。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契機,將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入教育培訓體系,通過政治輪訓、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支部主題黨日等載體,組織干警深學細悟黨的創新理論,筑牢信仰之基。近年來,累計開展線上線下培訓4125人次,領導干部上講臺55場,確保檢察隊伍忠誠可靠、勇于擔當。
夯實專業能力“硬底座”。該院依托“隆中檢音”“隆中檢苑”等平臺,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智慧。策劃“河檢青語·悅享智匯”讀書分享會5場,邀請專家骨干開展專題授課,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奠定堅實基礎。
涵養清風正氣“好生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定期舉辦升旗儀式、開設道德講堂,邀請“中國好人”黃東生等分享奉獻故事,培育“每月一星”身邊榜樣。開展“廉政故事我來講”系列活動,厚植崇廉尚廉文化土壤。以政法隊伍集中教育整治為契機,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嚴格執行“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文化育檢:浸潤和諧奮進的文明風尚
文明單位創建,既需要硬約束,更需要軟滋養。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深耕文化沃土,以文化人、以文潤心,不斷提升檢察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傳統節日煥發時代光彩。以元宵、清明、五四、中秋等傳統節日和重要紀念日為契機,常態化開展猜燈謎、花藝創作、緬懷英烈、青年座談等主題活動。這些活動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干警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讓嚴肅的司法機關充滿人文關懷。
紅色基因注入精神血脈。黨組書記帶頭講授專題黨課,組織開展黨史誦讀大賽、主題演講等活動,5名干警在市級以上比賽中斬獲佳績。依托“青春之聲”廣播臺,開展主題晨悟活動13期。組織干警赴黃火青紀念館、吳德峰故居、老河口丹渠博物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在追尋紅色足跡中賡續精神血脈,激發奮進力量。
志愿精神引領社會新風。主動融入城市文明創建大局,組建青年志愿先鋒隊,積極投身掃雪除冰、防汛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深化“檢察+社區”共建機制,深入包保村(社區)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環境衛生整治等志愿服務238次,走訪慰問孤寡老人、留守兒童86人次,以檢察人員的點滴行動傳遞司法溫情。該院先后榮獲“老河口市最佳志愿服務組織”“襄陽市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履職為民:拓展檢察實踐的文明疆界
文明創建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服務大局、司法為民的實效上。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將創建活動融入檢察履職全過程,讓文明之花在司法實踐中絢麗綻放。
普法惠民,筑牢法治根基。創新開展“文明創建+法治宣傳”系列活動,干警深入企業、學校、村(社區),圍繞未成年人保護等法律法規進行精準宣講。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開展法治宣講44場,覆蓋受眾2萬余人次。接待群眾信訪89件,化解矛盾糾紛40余件,辦理司法救助案件7件。
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將公益訴訟檢察作為服務文明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聚焦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通過辦案督促治理河湖水域300余畝,組織增殖放流魚苗20余萬尾,補植復綠種植樹苗9000余株。聚焦英烈權益保護,推動全市500余座零散烈士墓集中遷移保護,全面提升烈士紀念設施管護水平。
融入大局,彰顯檢察擔當。自覺將檢察工作置于老河口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除蟬聯“全國文明單位”外,該院還榮獲“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展現了新時代檢察機關的過硬風貌。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單位”,對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而言,既是崇高的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和前進的動力。站在新的起點上,老河口檢察人將繼續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深化文明單位創建,提升法律監督能力,讓檢徽在文明的映照下更加閃耀,為中國式現代化老河口實踐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ㄏ尻柸請?nbsp;全媒體記者 姜雁冰 通訊員 胡夢蝶 李文麗)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