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村里的風氣正,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發展產業、改善生活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11月3日,建始縣長梁鎮旋龍村村民黃曉春談及村里的變化,言語間滿是對移風易俗成效的認可。
自去年以來,旋龍村以“破除陋習、培育新風”為目標,通過建制度、樹典型、強引導,讓文明新風浸潤鄉村每個角落,不僅改善了鄉村風氣,更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定規矩破除陳規陋習
“要改變老觀念,得先立下硬規矩。”旋龍村黨支部書記劉明清道出推進移風易俗的關鍵思路。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問題,村“兩委”牽頭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邀請老黨員、鄉土人才、村民代表共同商議,最終制定出貼合村情的移風易俗公約,從“婚、喪、壽、宴”四大類事務入手,明確劃定行為紅線,杜絕鋪張攀比。
為確保公約落地見效,村里成立移風易俗監督隊,由村干部、老黨員、道德模范組成,負責監督村民辦事是否符合公約要求,同時提供政策解讀和矛盾調解服務。
在殯葬改革方面,旋龍村積極推廣生態安葬,籌備建成村級公益性公墓,同時明確殯葬活動不得占用耕地、不得燃放大量煙花爆竹、不得大擺宴席。
用亮點培育文明新風
“以前,村民經常聚在一起打牌,現在大家都忙著參與文明實踐活動,風氣完全變了。”旋龍村婦聯主席薛花說。旋龍村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打造多元化載體,讓移風易俗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
文明新風積分制度是激發村民參與熱情的關鍵一招。村民遵守移風易俗公約,參與志愿服務、孝老愛親等活動都能獲得積分,這些積分可在村內“文明超市”兌換生活用品。目前,已有200余名村民參與積分活動,累計兌換積分超1.2萬分。
與此同時,村里定期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通過村民自薦、小組推薦、村委會審核、全村公示的方式,選出身邊榜樣。目前已評選出“文明家庭”15戶、“好媳婦”“好婆婆”各8名。村民還自發組建新風尚文藝隊,將移風易俗內容編成絲弦鑼鼓、小品、山歌等接地氣的節目,在農閑時節、節日慶典時表演,讓移風易俗理念借文藝之力“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以來,文藝隊已開展表演18場。
聚合力鞏固工作成效
“移風易俗不是村干部的獨角戲,需要黨員干部、鄉土人才、村民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劉明清說。旋龍村注重發揮多方力量,構建起干部帶頭、鄉賢助力、村民參與的聯動機制,讓移風易俗工作持續推進。
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主動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嚴格遵守公約要求。村里邀請退休干部、企業家、道德模范等12名鄉土人才成立移風易俗理事會,理事會成員分片聯系村民,當好“調解員”和“宣傳員”。在黨員干部、鄉土人才帶動下,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主動踐行文明新風。如今的旋龍村,簡約婚禮、生態安葬成為新風尚,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成為日常,打牌賭博、攀比浪費現象大幅減少,村里環境衛生變好了,鄰里關系更和睦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
文明新風不僅改變了鄉村風貌,更激活了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以來,旋龍村依托當地資源,發展雪梨種植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3個,帶動村民增收;良好的鄉村風貌吸引了外地游客前來休閑觀光,村里數十家農家樂生意紅火,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工作,我們會持續推進,不斷完善制度、創新載體,讓文明新風勁吹鄉村大地。”劉明清說。(恩施日報 全媒體記者 張國帆 通訊員 范妮妮)
發表時間:2025-11-06 來源:湖北文明網
“現在村里的風氣正,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發展產業、改善生活上,日子越過越有奔頭。”11月3日,建始縣長梁鎮旋龍村村民黃曉春談及村里的變化,言語間滿是對移風易俗成效的認可。
自去年以來,旋龍村以“破除陋習、培育新風”為目標,通過建制度、樹典型、強引導,讓文明新風浸潤鄉村每個角落,不僅改善了鄉村風氣,更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定規矩破除陳規陋習
“要改變老觀念,得先立下硬規矩。”旋龍村黨支部書記劉明清道出推進移風易俗的關鍵思路。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問題,村“兩委”牽頭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邀請老黨員、鄉土人才、村民代表共同商議,最終制定出貼合村情的移風易俗公約,從“婚、喪、壽、宴”四大類事務入手,明確劃定行為紅線,杜絕鋪張攀比。
為確保公約落地見效,村里成立移風易俗監督隊,由村干部、老黨員、道德模范組成,負責監督村民辦事是否符合公約要求,同時提供政策解讀和矛盾調解服務。
在殯葬改革方面,旋龍村積極推廣生態安葬,籌備建成村級公益性公墓,同時明確殯葬活動不得占用耕地、不得燃放大量煙花爆竹、不得大擺宴席。
用亮點培育文明新風
“以前,村民經常聚在一起打牌,現在大家都忙著參與文明實踐活動,風氣完全變了。”旋龍村婦聯主席薛花說。旋龍村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打造多元化載體,讓移風易俗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
文明新風積分制度是激發村民參與熱情的關鍵一招。村民遵守移風易俗公約,參與志愿服務、孝老愛親等活動都能獲得積分,這些積分可在村內“文明超市”兌換生活用品。目前,已有200余名村民參與積分活動,累計兌換積分超1.2萬分。
與此同時,村里定期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通過村民自薦、小組推薦、村委會審核、全村公示的方式,選出身邊榜樣。目前已評選出“文明家庭”15戶、“好媳婦”“好婆婆”各8名。村民還自發組建新風尚文藝隊,將移風易俗內容編成絲弦鑼鼓、小品、山歌等接地氣的節目,在農閑時節、節日慶典時表演,讓移風易俗理念借文藝之力“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以來,文藝隊已開展表演18場。
聚合力鞏固工作成效
“移風易俗不是村干部的獨角戲,需要黨員干部、鄉土人才、村民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劉明清說。旋龍村注重發揮多方力量,構建起干部帶頭、鄉賢助力、村民參與的聯動機制,讓移風易俗工作持續推進。
黨員干部率先垂范,主動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嚴格遵守公約要求。村里邀請退休干部、企業家、道德模范等12名鄉土人才成立移風易俗理事會,理事會成員分片聯系村民,當好“調解員”和“宣傳員”。在黨員干部、鄉土人才帶動下,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主動踐行文明新風。如今的旋龍村,簡約婚禮、生態安葬成為新風尚,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成為日常,打牌賭博、攀比浪費現象大幅減少,村里環境衛生變好了,鄰里關系更和睦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提升。
文明新風不僅改變了鄉村風貌,更激活了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今年以來,旋龍村依托當地資源,發展雪梨種植等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3個,帶動村民增收;良好的鄉村風貌吸引了外地游客前來休閑觀光,村里數十家農家樂生意紅火,為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工作,我們會持續推進,不斷完善制度、創新載體,讓文明新風勁吹鄉村大地。”劉明清說。(恩施日報 全媒體記者 張國帆 通訊員 范妮妮)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