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10月30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中國好人、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羅官章與世長辭,生命的終點定格在88歲。
經歷了一個甲子的時間和全鄉群眾的檢驗,他用一輩子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用終其一生的行動,兌現了他在入黨時的錚錚誓言。
如今,羅官章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完全融入了這片他摯愛的土地。
終其一生的“黨員”答卷
“這是我父親走后,留下的所有的財產。”
11月5日,羅官章的小女兒李秀英說,他父親工資卡里最后的余額只有38.83元。
這份最后的財產和他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獎狀收藏在一塊。
沒有留下一間房子、一輛汽車、一筆存款。這是一名副縣級黨員領導干部離世后的全部財產。
“他把收入都投到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上去了,他自己掏錢試驗天麻種植技術,無償給大家提供種子,無償提供技術,資助貧困學生,哪家有病有災,他都要幫一把,只為鄉親們過得好一點。”村民們把這一切,看在眼里,記在心中。
不計個人得失的羅官章窮盡一生詮釋了何為“一心為民”。
工作41年間,他在牛莊干了13年鄉黨委書記。在任那些年,他解決了這個全縣最偏遠、最貧困鄉鎮群眾“糧袋子”“吃飽飯”的問題,改變了牛莊鄉不通車、沒有電的歷史。
退休28年間,他從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崗位返鄉當農民,搞創業,立志要解決全鄉“鄉親們糧袋子鼓了,錢袋子是癟的”問題。他用斷掉兩根手指和800多個日夜的代價,自費試驗天麻有性繁殖技術,成功后向群眾無償提供種子和技術。在他的引領帶動下,牛莊建立起產值過億元的第一大農業產業。
得到他幫助的群眾不計其數,但他卻唯獨對干部和家人要求嚴格。
面對家人,好不容易有了招工機會,他讓愛人把機會讓給有困難的人,自己當了一輩子農民;大女兒企業下崗請身為縣領導的他幫忙安排工作,他的回答是去學一門技術;小兒子至今在外務工。一家五口只有二女兒靠真本事考上公務員,全家無一人得到他的特殊照顧。
面對干部,20多年里,他以脫貧攻堅為中心,向歷任鄉黨委書記建言獻策。原任鄉黨委書記肖永奎說:“你把老百姓的工作搞好了,也許哪天就能收到羅官章親筆給你寫的表揚信,但是工作搞不好的時候,他也會直接給你指出來,甚至有時候他的批評會搞得你臉上都掛不住。”
牛莊村村委會干部羅俊紅著眼說:“今年早些時候,羅老在已經身患腦動脈硬化、心臟病、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疾病,身體狀況已經惡化的情況下,仍然要求我們抬著他去看一看最新的天麻‘無土栽培’技術,一顆心始終掛在百姓的發展上。”
在羅官章去世前,他定下最后的規矩,死后不收人情,交納最后的520元黨費。把一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堅持到人生最后一刻。
他種下改變百姓命運的種子
“你們云南麗江我去過,你要的話可以到田里來挖,我也可以給你打包郵過去。”
11月5日,牛莊鄉天麻種植戶吳曉峰一邊停好剛買的依維柯貨車,一邊接聽客戶的電話。
“我父親是羅爺爺的第一批徒弟,我是第二批徒弟,我的天麻種植技術、以前的菌種全部是羅爺爺無償傳授給我的。”吳曉峰說。
2010年,大學畢業的吳曉峰在廣州打工,感覺收入不理想便回村另謀出路。正當他郁郁不得志時,羅官章知曉其學的是電子商務專業,就動員他跟著一起學種天麻、賣天麻。
“如今,我在宜昌城區買了房,兩個孩子也送到城里讀書,有了自己的天麻品牌,今年我的20畝天麻種源,按照當前12元/斤的市場價格,預估的收入是200萬元。我現在的一切都是靠羅爺爺教我得來的。”吳曉峰坦誠且滿懷感激地說。
吳曉峰只是羅官章帶動脫貧致富的一個個體,羅官章研發傳授的技術從他的第一批7個徒弟開始不斷擴散,如今天麻產業已經成為牛莊“萬畝藥、萬擔煙、萬噸菜”的高山特色產業示范帶的一大支柱產業。
2024年,牛莊鄉天麻種植面積超1200畝,天麻產值已突破2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64萬元。還吸引湖北恒安芙林藥業來投資建廠,延鏈補鏈,產品附加值將顯著提升。
“這些年,村民們先有房,再有摩托車,如今是到外地買房,又換上了小汽車,每10戶村民就有1戶在外買了房。”談起牛莊的變化,村民王正望深有感觸。
牛莊鄉黨委書記唐浩表示,現在牛莊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2.8億元,人均存款4萬元,2024年全鄉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585萬元,這兩項代表群眾和政府收入的指標,在縣內都位居前列和中游。牛莊已經不是人們印象中那個又遠又窮的牛莊。
羅官章曾說,牛莊要做“宜昌的明珠”。他在牛莊種下了改變百姓命運的種子,伴隨種子的“生根發芽”,天麻產業結出“碩果”,他的這一夢想逐步實現。
我們都是羅官章事業的傳承人
青山不語,斯人已逝,但他的故事依然激蕩在每個人心中。
“我在舉手宣誓的時候就說清楚了的,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共產黨員就必須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羅官章生前曾說。
羅官章用一輩子踐行了他奮斗終身的承諾,牛莊的干部、群眾也正將悲痛轉化為實際行動,傳承發揚好這份赤誠已然成為他們的共同選擇。
吳曉峰參與牛莊村創辦的合作社,三年種植草莓苗100萬株,不僅給務工群眾帶來60萬元工資收入,還給村集體創收超10萬元。去年,嘗試小規模試種的大棚圣女果和哈密瓜喜獲豐收,2萬多元收益都上交了村集體。
“試種的種子、肥料、技術都是我出,失敗了不給集體增加負擔,成功了收益全是集體的,就像當年羅爺爺帶領我們種天麻一樣,我就是跟他學的,就想為大家再摸索一些致富新門道。”吳曉峰說。
九里坪村高山生態藥材基地有限公司里,一桶桶“無土栽培”的天麻正在茁壯生長。
九里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繼平說:“從去年開始,我們在羅老的技術上探索天麻‘無土’桶栽種植方式,新模式下,一萬多桶優質天麻長勢喜人,還節約了土地資源,更加生態環保,我們就想著要把羅老未竟的事業發展好。”
“今年我的駐村第一書記任期到期了,但是我選擇繼續堅守鄉村,這幾年跟羅爺爺在一起摸爬滾打,我看到鄉村需要羅爺爺這樣的好干部,也被他一心為民的精神所感動,激勵我做一名腳下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手上解決難題、肩上扛起責任的干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宣傳部駐牛莊村第一書記舒中尉說。
吳曉峰、楊繼平、舒中尉、王正望……一個又一個干部群眾在羅官章的感召下傳承發展他留下的事業。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譚志軍說:“除了在產業層面留給人們的思索,羅老帶給我們最大的是思想上的震撼。當地干部群眾在他幾十年如一日,自己帶頭干,帶著身邊人干,并干出成績的精神感召下,也更多樹立起躺平要不得,等靠要等不起的理念,積極克服各種困難,投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去。這種‘精神之鈣’無疑是他帶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我們也將繼續發揚傳承好這筆寶貴財富,以‘開天辟地、戰天斗地、腳踏實地’的五峰精神凝聚全縣合力,共同建設五峰更加美好的明天。”(三峽日報記者 田東明 通訊員 胡鵬 胡學依)
發表時間:2025-11-07 來源:三峽日報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10月30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中國好人、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羅官章與世長辭,生命的終點定格在88歲。
經歷了一個甲子的時間和全鄉群眾的檢驗,他用一輩子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用終其一生的行動,兌現了他在入黨時的錚錚誓言。
如今,羅官章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卻完全融入了這片他摯愛的土地。
終其一生的“黨員”答卷
“這是我父親走后,留下的所有的財產。”
11月5日,羅官章的小女兒李秀英說,他父親工資卡里最后的余額只有38.83元。
這份最后的財產和他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獎狀收藏在一塊。
沒有留下一間房子、一輛汽車、一筆存款。這是一名副縣級黨員領導干部離世后的全部財產。
“他把收入都投到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上去了,他自己掏錢試驗天麻種植技術,無償給大家提供種子,無償提供技術,資助貧困學生,哪家有病有災,他都要幫一把,只為鄉親們過得好一點。”村民們把這一切,看在眼里,記在心中。
不計個人得失的羅官章窮盡一生詮釋了何為“一心為民”。
工作41年間,他在牛莊干了13年鄉黨委書記。在任那些年,他解決了這個全縣最偏遠、最貧困鄉鎮群眾“糧袋子”“吃飽飯”的問題,改變了牛莊鄉不通車、沒有電的歷史。
退休28年間,他從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崗位返鄉當農民,搞創業,立志要解決全鄉“鄉親們糧袋子鼓了,錢袋子是癟的”問題。他用斷掉兩根手指和800多個日夜的代價,自費試驗天麻有性繁殖技術,成功后向群眾無償提供種子和技術。在他的引領帶動下,牛莊建立起產值過億元的第一大農業產業。
得到他幫助的群眾不計其數,但他卻唯獨對干部和家人要求嚴格。
面對家人,好不容易有了招工機會,他讓愛人把機會讓給有困難的人,自己當了一輩子農民;大女兒企業下崗請身為縣領導的他幫忙安排工作,他的回答是去學一門技術;小兒子至今在外務工。一家五口只有二女兒靠真本事考上公務員,全家無一人得到他的特殊照顧。
面對干部,20多年里,他以脫貧攻堅為中心,向歷任鄉黨委書記建言獻策。原任鄉黨委書記肖永奎說:“你把老百姓的工作搞好了,也許哪天就能收到羅官章親筆給你寫的表揚信,但是工作搞不好的時候,他也會直接給你指出來,甚至有時候他的批評會搞得你臉上都掛不住。”
牛莊村村委會干部羅俊紅著眼說:“今年早些時候,羅老在已經身患腦動脈硬化、心臟病、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多種疾病,身體狀況已經惡化的情況下,仍然要求我們抬著他去看一看最新的天麻‘無土栽培’技術,一顆心始終掛在百姓的發展上。”
在羅官章去世前,他定下最后的規矩,死后不收人情,交納最后的520元黨費。把一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堅持到人生最后一刻。
他種下改變百姓命運的種子
“你們云南麗江我去過,你要的話可以到田里來挖,我也可以給你打包郵過去。”
11月5日,牛莊鄉天麻種植戶吳曉峰一邊停好剛買的依維柯貨車,一邊接聽客戶的電話。
“我父親是羅爺爺的第一批徒弟,我是第二批徒弟,我的天麻種植技術、以前的菌種全部是羅爺爺無償傳授給我的。”吳曉峰說。
2010年,大學畢業的吳曉峰在廣州打工,感覺收入不理想便回村另謀出路。正當他郁郁不得志時,羅官章知曉其學的是電子商務專業,就動員他跟著一起學種天麻、賣天麻。
“如今,我在宜昌城區買了房,兩個孩子也送到城里讀書,有了自己的天麻品牌,今年我的20畝天麻種源,按照當前12元/斤的市場價格,預估的收入是200萬元。我現在的一切都是靠羅爺爺教我得來的。”吳曉峰坦誠且滿懷感激地說。
吳曉峰只是羅官章帶動脫貧致富的一個個體,羅官章研發傳授的技術從他的第一批7個徒弟開始不斷擴散,如今天麻產業已經成為牛莊“萬畝藥、萬擔煙、萬噸菜”的高山特色產業示范帶的一大支柱產業。
2024年,牛莊鄉天麻種植面積超1200畝,天麻產值已突破2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64萬元。還吸引湖北恒安芙林藥業來投資建廠,延鏈補鏈,產品附加值將顯著提升。
“這些年,村民們先有房,再有摩托車,如今是到外地買房,又換上了小汽車,每10戶村民就有1戶在外買了房。”談起牛莊的變化,村民王正望深有感觸。
牛莊鄉黨委書記唐浩表示,現在牛莊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2.8億元,人均存款4萬元,2024年全鄉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585萬元,這兩項代表群眾和政府收入的指標,在縣內都位居前列和中游。牛莊已經不是人們印象中那個又遠又窮的牛莊。
羅官章曾說,牛莊要做“宜昌的明珠”。他在牛莊種下了改變百姓命運的種子,伴隨種子的“生根發芽”,天麻產業結出“碩果”,他的這一夢想逐步實現。
我們都是羅官章事業的傳承人
青山不語,斯人已逝,但他的故事依然激蕩在每個人心中。
“我在舉手宣誓的時候就說清楚了的,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共產黨員就必須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羅官章生前曾說。
羅官章用一輩子踐行了他奮斗終身的承諾,牛莊的干部、群眾也正將悲痛轉化為實際行動,傳承發揚好這份赤誠已然成為他們的共同選擇。
吳曉峰參與牛莊村創辦的合作社,三年種植草莓苗100萬株,不僅給務工群眾帶來60萬元工資收入,還給村集體創收超10萬元。去年,嘗試小規模試種的大棚圣女果和哈密瓜喜獲豐收,2萬多元收益都上交了村集體。
“試種的種子、肥料、技術都是我出,失敗了不給集體增加負擔,成功了收益全是集體的,就像當年羅爺爺帶領我們種天麻一樣,我就是跟他學的,就想為大家再摸索一些致富新門道。”吳曉峰說。
九里坪村高山生態藥材基地有限公司里,一桶桶“無土栽培”的天麻正在茁壯生長。
九里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繼平說:“從去年開始,我們在羅老的技術上探索天麻‘無土’桶栽種植方式,新模式下,一萬多桶優質天麻長勢喜人,還節約了土地資源,更加生態環保,我們就想著要把羅老未竟的事業發展好。”
“今年我的駐村第一書記任期到期了,但是我選擇繼續堅守鄉村,這幾年跟羅爺爺在一起摸爬滾打,我看到鄉村需要羅爺爺這樣的好干部,也被他一心為民的精神所感動,激勵我做一名腳下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手上解決難題、肩上扛起責任的干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宣傳部駐牛莊村第一書記舒中尉說。
吳曉峰、楊繼平、舒中尉、王正望……一個又一個干部群眾在羅官章的感召下傳承發展他留下的事業。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譚志軍說:“除了在產業層面留給人們的思索,羅老帶給我們最大的是思想上的震撼。當地干部群眾在他幾十年如一日,自己帶頭干,帶著身邊人干,并干出成績的精神感召下,也更多樹立起躺平要不得,等靠要等不起的理念,積極克服各種困難,投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去。這種‘精神之鈣’無疑是他帶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我們也將繼續發揚傳承好這筆寶貴財富,以‘開天辟地、戰天斗地、腳踏實地’的五峰精神凝聚全縣合力,共同建設五峰更加美好的明天。”(三峽日報記者 田東明 通訊員 胡鵬 胡學依)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