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湖北牢記囑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歷史自信,將文化創新戰略置于全局高度,系統謀劃、全域聯動、精準施策。一系列舉措之下,湖北文旅市場活力持續迸發,游客接待量、文旅綜合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歷史文脈在創新中煥發生機,產業實力在升級中顯著提升,為全國文旅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湖北方案”,書寫了一份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旅產業量質齊升的亮眼答卷,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注入了厚重而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脈新生 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創新實踐
湖北作為長江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承載著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一年來,湖北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上雙向發力,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省委、省政府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擺在文化創新戰略重要位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為引領,推進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和“萬里茶道”聯合申遺,加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建設,盤龍城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掛牌成立,湖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數量達5處,居全國第3、南方省份第1;武陵山區(鄂西南)成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填補湖北省空白;湖北省博物館獲評“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3項展覽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獎,荊州文物保護中心案例獲評全國“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
加強活化利用,讓文化遺產“煥新生”。在保留文化遺產歷史風貌基礎上,推動文化遺產創新展示、融合發展,讓文化遺產穿越歷史時空,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湖北堅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文化遺產魅力,年均舉辦展覽1300余場,省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襄陽古代歷史文化展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12項展覽入選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如今,“逛博物館”已成為社會新風尚,每年接待觀眾超5000萬人次,“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社教活動“有聲有色”,“百館微展覽五進”“百萬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等活動年均舉辦超1萬場,12個活動入選全國文博社教百項創新案例,文化遺產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文化創新利用方面,湖北以科技為翼,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湖北省博物館的《穿越青銅紀》VR體驗、《遇見·勾踐劍》全息舞臺劇,屈家嶺遺址博物館的“夜游幻境”燈光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的“沉浸式遺址劇場”,成為吸引游客的“引流王牌”;湖北省博物館夜場編鐘音樂會更是場場爆滿,2025年國慶假期接待觀眾近2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5萬余人次,“聽編鐘、賞文物”成了游湖北的“必選項”。
串珠成鏈 精品文旅品牌與線路的全域構建
圍繞“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線路”的要求,湖北將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相結合,以品牌統領資源,以線路串聯景點,形成全域聯動的文旅發展格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旅品牌建設,將文旅產業發展納入全省重點工作議程。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省委主要領導擔任“首席文旅推薦官”,17個市州黨委同志化身“城市推介官”,共同為湖北文旅發聲,這種“省級統籌+市州聯動”的推介模式,成為全國文旅品牌推廣的創新范例。會上,湖北發布“神武峽”“赤黃紅”兩大文旅主軸,加快建設精品景區、精品線路、精品城市,強化鏈態融合、科技賦能,大力拓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推動文旅產業加速邁向萬億級。
兩條文旅主軸的推出成為湖北品牌建設的標志性成果。“神武峽”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線路橫跨鄂西,串聯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恩施大峽谷等核心景區,涵蓋7處世界級自然與文化地標、12處國家5A級景區。這條線路既有“華中屋脊”神農架的原始生態,又有武當山的道教文化,更有三峽工程的大國氣象,形成“自然奇觀+文化瑰寶+工程奇跡”的獨特景觀組合。為提升線路體驗,沿線景區實施“強基煥新”工程,新增智能觀景平臺,升級游客服務中心,開通“一票通游”便捷服務,今年前三季度吸引眾多海內外游客游玩觀光。
“赤黃紅”荊風楚韻文化旅游線路則以色彩為脈絡,整合三國文化、都市文化、紅色文化等核心IP,覆蓋荊州、武漢、紅安等地區,串聯三國赤壁古戰場、黃鶴樓、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園等標志性景點。游客沿線路可在赤壁感受“火燒連營”的歷史烽煙,在黃鶴樓品讀“一江風流一樓收”的詩詞意境,在大別山追尋革命先輩足跡,實現從文化溯源到精神傳承的深度體驗。兩條線路如同荊楚大地上的太極旋渦紋飾,一西一東勾勒出湖北文旅的核心骨架,彰顯長江文明的深厚底蘊。
為推動品牌線路落地見效,今年9月舉辦了知音湖北·2025全球旅行商大會。這場大會不僅是湖北展示文旅資源的窗口,更是全球旅行商共話合作、共謀發展的橋梁。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旅行商和各界代表共600余人參加會議。大會發布啟動“知音湖北·全球合作伙伴”計劃,計劃3年內在世界100個城市遴選1000個全球合作伙伴,構建專業化、國際化的宣傳推廣和客源組織網絡,為引客入鄂、促進消費打下堅實基礎。大會期間,200多位來自西班牙、俄羅斯、法國、土耳其等國的旅行商代表與文旅達人,以“自然奇觀+文化傳承”為脈絡,開啟了“神武峽”核心區域的深度踩線之旅,用腳步丈量湖北的山水之美,用鏡頭記錄荊楚的人文之韻。
業態煥新 支柱產業的培育與高質量發展
湖北錨定“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的核心目標,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緊扣“新需求催生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雙向邏輯,聚焦“大健康、新文旅、泛娛樂、智能化”關鍵領域,持續推出多樣化、多元化且兼具創新屬性與引領示范效應的文旅產品與服務,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湖北在文旅品牌建設上精準發力,重點構建“520100”景區品牌矩陣——以大黃鶴樓、武當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恩施大峽谷五大世界級景區為核心引領,同步聯動創建20家5A級景區與100家精品景區,推動景區品質全面升級。在此過程中,赤壁古戰場通過業態煥新煥發新活力,黃鶴樓夜游項目憑借獨特韻味成為夜間文旅新標桿,武當山《武當一夢》沉浸式體驗則以創新形式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一系列重點景區的品質提升行動,為游客帶來了更豐富的文旅體驗。
在空間布局與線路打造上,湖北進一步整合文旅資源,聚力打造“神武峽”“赤黃紅”兩大文旅主軸,同時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出三國文化、楚文化等8條特色旅游線路,有效串聯起分散的文旅資源,形成集聚發展的文旅產業帶,助力全省文旅產業實現規模化、協同化發展。
為持續提升文旅吸引力與競爭力,湖北不斷深化文旅融合,推出各類文旅項目。其中,恩施宣恩仙山貢水、十堰武陵不夜城等景區借助特色場景打造成為夜間消費核心吸引物,點亮夜間文旅經濟;《三峽千古情》《西蘭卡普》等精品演藝項目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成為景區吸引游客的核心賣點;長江燈光秀、夜上黃鶴樓等數智項目則依托科技力量,打造出多個現象級文旅場景,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湖北文旅的獨特魅力。由武漢城建集團重點打造的華中首個大型冰雪主題文旅綜合體甘露山文創城,自2024年9月底開城以來,累計已接待客流約800萬人次,累計實現銷售額近2億元。今年新開業的武漢城建開元森泊度假樂園,開業四個月已實現營收近6千萬元、接待游客21萬人次,周末“一房難求”已成為常態。今年8月,該度假樂園入住率82%、位列全市高端酒店前三,國慶中秋雙節連續7天滿房,實現了武漢市度假酒店入住率、房價雙第一。
在服務保障層面,湖北扎實實施文旅服務質量提升“五大行動”,硬件設施與服務水平同步提升:新增3家五星級旅游飯店、2家5A級旅行社,新開20條國際及地區航線,進一步完善文旅服務配套;新建4000余座旅游廁所、80余家旅游集散中心、500余個景區外服務中心,讓游客出行更便捷舒適。
創新營銷與消費激勵機制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創新性探索,將每月17日固定為“知音湖北·超級文旅日”,聯動商務、交通、體育等部門和各市州,通過“固定日期+月度主題+循環推進”模式,推出“17”系列品牌活動,打造“超級供給、超級鏈接、超級福利、超級傳播、超級迭代”的文商旅體融合消費新平臺。這場以每月17日為固定節點的文旅盛宴,不僅是一次營銷活動,更是一套重構文旅消費邏輯的操作系統。攜程數據統計,9月17日和10月17日兩期“超級文旅日”,助推湖北全省在線旅游訂單數和消費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3%和15%,顯著高于8月同比。
大型活動與賽事的引流效應持續釋放。今年1至10月,湖北舉辦營業性演出44152場次,同比增加16.09%。其中,刀郎武漢演唱會、鄧紫棋襄陽演唱會等活動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2至3倍;9月底在武漢舉辦的周杰倫演唱會,參加演唱會的10萬多人次中,省外歌迷超過70%,帶動旅游、住宿、餐飲、購物、交通等相關產業綜合收入超10億元。武漢馬拉松、武漢網球公開賽等體育賽事影響力持續擴大,大批省外參賽選手利用參賽、觀賽來鄂旅行。
另外,湖北常態化開展“票游荊楚”活動,將飛機票、火車票、演出票等票根和碳積分,納入覆蓋“票游荊楚”權益兌換體系。上線“湖北有禮”小程序,消費者通過上傳票根享受“按需定制”權益福利,將“單點消費”升級為“全鏈消費”。
回望一年發展,湖北在文旅領域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保護與創新共生、品牌與產業共進”的發展路徑。站在新的起點,湖北將繼續牢記囑托,深挖文化內涵,優化產品供給,強化品牌引領,讓文旅產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讓荊楚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發表時間:2025-11-10 來源:湖北文明網
過去一年,湖北牢記囑托,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歷史自信,將文化創新戰略置于全局高度,系統謀劃、全域聯動、精準施策。一系列舉措之下,湖北文旅市場活力持續迸發,游客接待量、文旅綜合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歷史文脈在創新中煥發生機,產業實力在升級中顯著提升,為全國文旅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湖北方案”,書寫了一份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旅產業量質齊升的亮眼答卷,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注入了厚重而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脈新生 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創新實踐
湖北作為長江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承載著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一年來,湖北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上雙向發力,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省委、省政府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擺在文化創新戰略重要位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為引領,推進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和“萬里茶道”聯合申遺,加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建設,盤龍城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銅綠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掛牌成立,湖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數量達5處,居全國第3、南方省份第1;武陵山區(鄂西南)成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填補湖北省空白;湖北省博物館獲評“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3項展覽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獎,荊州文物保護中心案例獲評全國“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
加強活化利用,讓文化遺產“煥新生”。在保留文化遺產歷史風貌基礎上,推動文化遺產創新展示、融合發展,讓文化遺產穿越歷史時空,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湖北堅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文化遺產魅力,年均舉辦展覽1300余場,省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襄陽古代歷史文化展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12項展覽入選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如今,“逛博物館”已成為社會新風尚,每年接待觀眾超5000萬人次,“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社教活動“有聲有色”,“百館微展覽五進”“百萬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等活動年均舉辦超1萬場,12個活動入選全國文博社教百項創新案例,文化遺產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文化創新利用方面,湖北以科技為翼,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湖北省博物館的《穿越青銅紀》VR體驗、《遇見·勾踐劍》全息舞臺劇,屈家嶺遺址博物館的“夜游幻境”燈光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的“沉浸式遺址劇場”,成為吸引游客的“引流王牌”;湖北省博物館夜場編鐘音樂會更是場場爆滿,2025年國慶假期接待觀眾近2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5萬余人次,“聽編鐘、賞文物”成了游湖北的“必選項”。
串珠成鏈 精品文旅品牌與線路的全域構建
圍繞“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線路”的要求,湖北將頂層設計與地方實踐相結合,以品牌統領資源,以線路串聯景點,形成全域聯動的文旅發展格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旅品牌建設,將文旅產業發展納入全省重點工作議程。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省委主要領導擔任“首席文旅推薦官”,17個市州黨委同志化身“城市推介官”,共同為湖北文旅發聲,這種“省級統籌+市州聯動”的推介模式,成為全國文旅品牌推廣的創新范例。會上,湖北發布“神武峽”“赤黃紅”兩大文旅主軸,加快建設精品景區、精品線路、精品城市,強化鏈態融合、科技賦能,大力拓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推動文旅產業加速邁向萬億級。
兩條文旅主軸的推出成為湖北品牌建設的標志性成果。“神武峽”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線路橫跨鄂西,串聯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恩施大峽谷等核心景區,涵蓋7處世界級自然與文化地標、12處國家5A級景區。這條線路既有“華中屋脊”神農架的原始生態,又有武當山的道教文化,更有三峽工程的大國氣象,形成“自然奇觀+文化瑰寶+工程奇跡”的獨特景觀組合。為提升線路體驗,沿線景區實施“強基煥新”工程,新增智能觀景平臺,升級游客服務中心,開通“一票通游”便捷服務,今年前三季度吸引眾多海內外游客游玩觀光。
“赤黃紅”荊風楚韻文化旅游線路則以色彩為脈絡,整合三國文化、都市文化、紅色文化等核心IP,覆蓋荊州、武漢、紅安等地區,串聯三國赤壁古戰場、黃鶴樓、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園等標志性景點。游客沿線路可在赤壁感受“火燒連營”的歷史烽煙,在黃鶴樓品讀“一江風流一樓收”的詩詞意境,在大別山追尋革命先輩足跡,實現從文化溯源到精神傳承的深度體驗。兩條線路如同荊楚大地上的太極旋渦紋飾,一西一東勾勒出湖北文旅的核心骨架,彰顯長江文明的深厚底蘊。
為推動品牌線路落地見效,今年9月舉辦了知音湖北·2025全球旅行商大會。這場大會不僅是湖北展示文旅資源的窗口,更是全球旅行商共話合作、共謀發展的橋梁。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旅行商和各界代表共600余人參加會議。大會發布啟動“知音湖北·全球合作伙伴”計劃,計劃3年內在世界100個城市遴選1000個全球合作伙伴,構建專業化、國際化的宣傳推廣和客源組織網絡,為引客入鄂、促進消費打下堅實基礎。大會期間,200多位來自西班牙、俄羅斯、法國、土耳其等國的旅行商代表與文旅達人,以“自然奇觀+文化傳承”為脈絡,開啟了“神武峽”核心區域的深度踩線之旅,用腳步丈量湖北的山水之美,用鏡頭記錄荊楚的人文之韻。
業態煥新 支柱產業的培育與高質量發展
湖北錨定“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的核心目標,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緊扣“新需求催生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雙向邏輯,聚焦“大健康、新文旅、泛娛樂、智能化”關鍵領域,持續推出多樣化、多元化且兼具創新屬性與引領示范效應的文旅產品與服務,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湖北在文旅品牌建設上精準發力,重點構建“520100”景區品牌矩陣——以大黃鶴樓、武當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恩施大峽谷五大世界級景區為核心引領,同步聯動創建20家5A級景區與100家精品景區,推動景區品質全面升級。在此過程中,赤壁古戰場通過業態煥新煥發新活力,黃鶴樓夜游項目憑借獨特韻味成為夜間文旅新標桿,武當山《武當一夢》沉浸式體驗則以創新形式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一系列重點景區的品質提升行動,為游客帶來了更豐富的文旅體驗。
在空間布局與線路打造上,湖北進一步整合文旅資源,聚力打造“神武峽”“赤黃紅”兩大文旅主軸,同時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出三國文化、楚文化等8條特色旅游線路,有效串聯起分散的文旅資源,形成集聚發展的文旅產業帶,助力全省文旅產業實現規模化、協同化發展。
為持續提升文旅吸引力與競爭力,湖北不斷深化文旅融合,推出各類文旅項目。其中,恩施宣恩仙山貢水、十堰武陵不夜城等景區借助特色場景打造成為夜間消費核心吸引物,點亮夜間文旅經濟;《三峽千古情》《西蘭卡普》等精品演藝項目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成為景區吸引游客的核心賣點;長江燈光秀、夜上黃鶴樓等數智項目則依托科技力量,打造出多個現象級文旅場景,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湖北文旅的獨特魅力。由武漢城建集團重點打造的華中首個大型冰雪主題文旅綜合體甘露山文創城,自2024年9月底開城以來,累計已接待客流約800萬人次,累計實現銷售額近2億元。今年新開業的武漢城建開元森泊度假樂園,開業四個月已實現營收近6千萬元、接待游客21萬人次,周末“一房難求”已成為常態。今年8月,該度假樂園入住率82%、位列全市高端酒店前三,國慶中秋雙節連續7天滿房,實現了武漢市度假酒店入住率、房價雙第一。
在服務保障層面,湖北扎實實施文旅服務質量提升“五大行動”,硬件設施與服務水平同步提升:新增3家五星級旅游飯店、2家5A級旅行社,新開20條國際及地區航線,進一步完善文旅服務配套;新建4000余座旅游廁所、80余家旅游集散中心、500余個景區外服務中心,讓游客出行更便捷舒適。
創新營銷與消費激勵機制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創新性探索,將每月17日固定為“知音湖北·超級文旅日”,聯動商務、交通、體育等部門和各市州,通過“固定日期+月度主題+循環推進”模式,推出“17”系列品牌活動,打造“超級供給、超級鏈接、超級福利、超級傳播、超級迭代”的文商旅體融合消費新平臺。這場以每月17日為固定節點的文旅盛宴,不僅是一次營銷活動,更是一套重構文旅消費邏輯的操作系統。攜程數據統計,9月17日和10月17日兩期“超級文旅日”,助推湖北全省在線旅游訂單數和消費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3%和15%,顯著高于8月同比。
大型活動與賽事的引流效應持續釋放。今年1至10月,湖北舉辦營業性演出44152場次,同比增加16.09%。其中,刀郎武漢演唱會、鄧紫棋襄陽演唱會等活動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2至3倍;9月底在武漢舉辦的周杰倫演唱會,參加演唱會的10萬多人次中,省外歌迷超過70%,帶動旅游、住宿、餐飲、購物、交通等相關產業綜合收入超10億元。武漢馬拉松、武漢網球公開賽等體育賽事影響力持續擴大,大批省外參賽選手利用參賽、觀賽來鄂旅行。
另外,湖北常態化開展“票游荊楚”活動,將飛機票、火車票、演出票等票根和碳積分,納入覆蓋“票游荊楚”權益兌換體系。上線“湖北有禮”小程序,消費者通過上傳票根享受“按需定制”權益福利,將“單點消費”升級為“全鏈消費”。
回望一年發展,湖北在文旅領域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保護與創新共生、品牌與產業共進”的發展路徑。站在新的起點,湖北將繼續牢記囑托,深挖文化內涵,優化產品供給,強化品牌引領,讓文旅產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讓荊楚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